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你好,欢迎来到懂视!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春节的来源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2 07:51

我来回答

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09:20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重要、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要是探溯春节的形成,那是经过几千年来各个朝代,逐步发展变化积淀而成的。那么它起源于哪里?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它的源头就在山西省夏县禹王城!禹王城就是夏朝大禹建都安邑的地方。夏启开始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由禅让制变成王位世袭制——夏王朝从此诞生。

夏朝时期,为了生产生活的方便,完善制定了历法,因为它创始于夏朝,所以称为夏历,它是由月亮周期变化形成的。夏历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历法。《竹书纪年》载:夏禹曾“颁夏时于邦国。”意思是大禹发布《夏小正》历法与全国各地。

从夏历《夏小正》得出一个结论:夏朝时期,一年有两个季节,以北斗七星斗柄方位来确定:“正月,斗柄悬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一年有10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每个月有36天。这样,一年是360天,结余的5天是一年之后农事完毕,为报答神灵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保佑天平地安,人寿年丰。既是热闹红火的狂欢节,也是王室宴请犒劳辛苦一年的大臣与劳动者。大禹治水也成功了,为了庆祝胜利以及新的一年的开始,禹命皋陶作《夏籥》,又名《大夏》歌舞进行庆贺。

夏朝把1月称为正月,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当时也称为“岁”。 古时候把“年”字放在禾部,《说文、禾部》载:“年,谷熟也。”预示着风调雨顺,禾苗茁壮,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被引申为岁名了。夏朝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特指。夏朝时把春节定在正月初一,商朝叫“祀”,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时十一月初一,秦朝时定*初一,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东汉时期,祭祖是是春节的重要活动。《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满斟美酒敬客人,宰杀羔羊争献酬。登上公堂同聚会,牛角杯儿举过头,高声齐祝万年长寿!如今演变成了现在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民间社火和红火热闹。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把二十四节气定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春节。唐朝正月初一这天称元正节。因是岁之元,季之元、月之元,又称三元。宋元明时期,称为“元旦” “岁日”“新正” “新元”等,清朝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1年辛亥*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各省督府代表讨论历法问题,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在四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礼、祈祀活动,祭诸神祭先祖;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先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庙会”等娱乐欢庆活动。我国的过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规范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整套民俗文化经典。2006年5月20日,春节这一民俗经*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目前,最早的年节因文献不足尚难定论,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到汉武帝时,为了让历法定型不至错乱,创立并实行了“太初历”,以夏历的孟春之月(即今之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清末。年节,也就是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因此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0:38

春节我们是很熟的了,不管是关于春节的习俗,还是关于春节的传说我们都是耳熟能详,但是春节到底怎么来的,我们还是一知半解,春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呢?

关于春节的来源的资料,春节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舂节源于腊祭或蜡祭

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春节源于上古时期的腊祭或蜡祭。《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春节”条:“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段宝林《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一文云:“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春节源于年的概念时代

春节源于农业的记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著称于世的国家。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掌握耕作的季节,不误农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早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这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起了很大的作用。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年”。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年”。

春节的起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颛顼历,以建亥孟冬之月(农历十月)的初一为“年”。汉高祖刘邦夺取天下后,沿用秦代颛顼历,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年”。汉武帝时,由于屡次改历,历法很不准确,出现“朔晦月见,弦满望高”(《汉书·律历志》)的错乱现象,他便命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改《颛顼历》,以夏历为依据,另作《太初历》,以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年”。

由年节”(春节)也就随之而固定下来“年节”(春节)的最早含义,一是*收,《诗经·豳风·七月》就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年节”活动。“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先民们在新年(十一月初一)到来之际,拿出用枣和稻酿造的醪酒,老人喝了会健康长寿。“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捧上两樽美酒,杀上一只羊,抬上公堂,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万寿无疆!”二是祭祖,《诗经·周颂·丰年》就保留了秋收后祭祖的情况:“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和,为酒为醴,熏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其意是说,今年粮食丰收厂,高高的粮仓装得满满的,有千亿万斤之多。用丰收的五谷酿成酒和醴,再加上百种丰厚的祭品,祭祀先祖先妣和神灵,让列祖和神灵的恩泽遍施人间,永保农业丰收。

春节名称的来源

1911年12月31日,湖北军*发布题为《内务部关于中华*改用阳历的通谕》的通告,指出:“现奉孙大总统谕,中华*采用阳历,期于一新耳目,与世界各强国共进文明,即以十一月十三日改为中华*元年元日”,并要求“出示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遵照毋违”。1912年1月1日(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受任典礼,从这日始,中国使用阳历纪年,称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从此,农历的正月初一,则不再被称为“新年”。由于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同时也为区别世界公历的新年,所以民间就开始出现了把农历新年称为“春节”的说法,久而成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自此,“春节”之名才算正式列入中国的节日法典。

春季有关民间传说

“过年”在民间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太古的时候,有一种凶残无比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晚上,“年”就要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因此,人们到时候都要熄灯灭火,避难躲灾。一次,这个妖怪到了一家门口,恰巧这家人穿着红衣,点了一堆竹子取暖。先是小孩不小心,把一个盆子碰落在地下,“当啷”一声,把妖怪吓了一跳。紧接着燃烧的竹子又“啪啪”地爆晌了,“年”因怕响、怕红、怕火而吓得掉头逃窜。于是这家人便兴高彩烈地相互道喜。

此后,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敲锣打鼓和燃放爆竹来驱邪消灾,祈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谓之“过年”。这样年复一年,逐渐演变为每逢过年,人们互相拜“年”,表示庆贺。同时用贴红对联来代替穿大红衣服,用点旺火、放鞭炮来代替爆竹等风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2:13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他也将阴历年,也是我们传统上的年节。春节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1.农业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农业耕种为主的农业社会,所以很多节日都是跟农业息息相关的,包括春节。那个时候稻谷一般都是一年一熟,人们为了庆祝稻谷丰收,就在一年中选择了稻谷成熟的一天来庆祝。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一个庆祝的日子逐渐被定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也慢慢改成了“春节”的称呼。

2.祭祀
我国的古代也是一个较为封建迷信的时期,人们往往有着上古原始信仰,崇尚祭祀文化。不论是什么节日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人们都会选择通过祭祀先祖、叩谢天地神灵、请求神仙庇佑这类方法来想上天穿了自己最真诚的感谢或者希望。而春节则是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感谢过去一年上天的庇佑,并祈祷新的一年上天能够继续庇佑大家的节日。

       那么春节为什么被称为春节呢?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春节是指立春。在过春节的时候,刚好是农历的正月十一,而且立春也是新一个节气的开始,是春季的开始。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代人非常重视立春这一个节日,从周代开始,人们都会在立春日迎春,大家会聚在一起举办盛大的节日活动,所以呢也把立春这一天叫作春节。

       不过春节可不仅仅只有立春和春节这两个叫法。在先秦的时候,人们称呼春节为上日、元日、改岁;到了两汉时期,春节又被人们叫作三朝,岁旦,正旦;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则被称为了元日、元首、岁朝、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时期,春节又被称为元旦、元岁;到了清代的时候,才开始称呼为元旦或者元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4:04

今天来看看,春节的来源

春节,中国的农历新年,通常被称为新年、新年、元旦等。它也被口头称为新年和新年。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从古代的年初祈祷演变而来的。万物皆以天为本,人以祖先为本。为新的一年祈祷,祭天祭祖,从头开始。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发展。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春节庆祝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主要是关于旧的和新的衣服,驱邪,崇拜神,祝福的一年,以及丰富多彩的形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观察和计时的早期,“窦秉会阴”是一年的开始。“豆瓣会阴”让地球焕发青春,一次又一次地开始,一切都焕然一新。这就是万物开始和再生的意义,一个新的轮回被开启。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开春意义重大,由此衍生出大量相关的大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历法不同,第一个节日的日期也不同,但它的节日框架和许多民俗都被继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通常要到正月十五才结束。春节是一个集祭祀、祈福驱邪、亲友团圆、庆典、娱乐、饮食为一体的民间节日。



从百年纪念开始,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庄严的传统节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祝新年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定为其管辖的全部或部分城市的法定假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被称为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经*批准,春节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古代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占星术、历法等人文和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信仰有两种:一种是对天地的信仰,另一种是对祖先的信仰。大多数古代传统节日都是在古代人的一天祭祀中形成的,以感谢天地之神、祖先之恩,以及祈福避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体现了古人的人文精神,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端庄追求未来、巩固源流的基础和思想;一系列祭祀活动蕴含着尊重和感受道德、礼仪和音乐文明的深厚文化内涵。元旦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和自然规律的内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6:12

春节有很多来源,传说是因为在以前有一个叫“夕”的兽(又名“年”),会在特定的时间出来吃牲畜和伤人,人们都很害怕,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在这天去躲避“夕”的攻击和伤害,但是有一次有因为有一个高人的指点让他们知道了“夕”是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由此人们把这天定为除夕。每年到这个时候,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在第二天还没和亲戚朋友互相问候,走亲串友道喜问好。久而久之就被人们广为流传和继承下来了,到现在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之前春节只是在民间被广为流传,只是每个人们都知晓的节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春节才被正式的确立下来。1949 年9 月27 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进一步明确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

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的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人应该把它更好的传承下去,让中国传统文化不会被世人所遗忘。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正是这样难能可贵的文化才值得世人所珍惜,才值得后人所传承,所以传承历史是每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18:37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文化大国来说,春节的来源有许多。上至神话故事,下至民间传闻。都给我们的春节留下了不少的文化色彩。不论是哪一种的流传方式都会给我们的春节带上神秘的面纱。




来源一:这个也是我们最常听说的一个版本。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年”长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个村里的人们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之后在村里广为流传。便有了这一天放烟花贴对联的习俗。称为春节。




来源二: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就形成了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习惯。

春节风俗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无论他的来历是什么这个节日都是值得非常重视的,同时也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亲朋好友团结的日子,小朋友们在这一天是最开心的啦,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红包,还能有家人和亲人的陪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2 21:18

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春节的来源分为以下几种 !(而第三种人们所认为最为最具有科学依据的 )

第一种: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大怪物叫“年兽”它是这个世界上的大王,一直伤害老百姓吃了很多人,有一个不知名的人站出来说:“年兽”在我们这里来过,我们比较了解它。我们可以穿上红色的衣服,放鞭炮吓走“年兽”大家都说好。于是,他们就这么做了把年吓跑了。这便是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一种,“炸”年兽也俗称跨年!

第二种:

根据古中国24节气,来讲的,在古中国中,二十四节气有一节气名立春 他所代表的含义是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立春在古中国认为是每一季每一年的开始之时 立春又位于24节气之首 从这点可以看出立春在古中国所占的重要性 以及他所赋予人们的主体性 这便就是春节的第二种来源!

第三种:

便是中国的农历之说 在中国农历之中 ,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节。 这便是春节的第三种由来。

而春节的正式确立时间是在,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0:1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有关于春节的诗,好像历朝历代都有记载,就连诗经《尔雅:褪天》都对于“春节”的雏形,有一定的记载。那么我们的春节究竟起源于何时呢?

春节,我们又称之为“过年”。是中国最大,最古老,也是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最初,春节的雏形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相传在帝尧时期历法混乱,而造成凶兽伤人,人们民不聊生,天上又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因此被炙烤而焦,为解救人民于水火,帝尧废除了“太阳历”而改用了太阴历,后羿又射死了九个太阳,从而得罪了西河大神。后来到了大禹时期天空中突然出现“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的现象,五星连珠的光甚遮蔽了月亮的光辉,使太阴历出现偏差,大禹便重新启用“太阳历”并改祘“太阳历为夏历”定“夏历1月1日为“岁”到了商朝改“夏历”为“商历”称为“祀”,直到周朝才改“商历”为“周历”称祀为“年”。有关于此历史在诗经《尔雅》中有明确的记载。

也就是说,早在周朝我们就有了“年”这一概念。《说交》中也有“年,谷熟也。”这样的语言交字来足义“年”。

此时的年更多的是象征着“收成”所以最早的过年是可以理解为庆祝收咸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朝以农历十月作为岁首,都差不多是有收成的时候,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让历法定型,不致于错乱才创立了“太初历”有了现在实施的“农历”春节也被确定,但是此时的“春节”还不*节,我们对春节有了明确的称呼,是在1912年,*时规定,公历的1月1日为元目,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这就是我国春节的一个大概的来源及发展历程,春节,可称年,可称岁首,可称载,是我们千年交化的传承与积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3:31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此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新的轮回由此开启。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岁已开启。“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岁”即“摄提”(原始干支),又名为“岁星”、“太岁”。在传承发展中后世将这套多音节的摄提纪元(岁)术语简化为一个字,其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如: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干支(岁)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循环往复。在传统文化中,干支与方位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岁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岁由此开始。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令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新年初一拜岁以及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驱邪纳福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3 07:02

你知道么,我们的春节可能并不在春天过,我们过年也有可能在“积天”。

这是真的,我们过年的习俗流传了上千几年,早在诗经《尔雅∝褪天》中就“商曰祀,周曰岁”的记载。那么古代时期新年都是在什么时候呢?

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夏朝采用的是“夏历”纪年法,把“岁首”定在了1月1日,后来的历代帝王对岁首进行了改动,有的改成了十月一日,有的改到了十一月一日,看上去好似想哪天过年完全看“皇帝”心情,实际上改成这两个日子也是有用意的。十月,十一月,正是一年积收时节,将此曰定为新年意在床祝这一年的收获,也祈求明年的“风调雨顺,庄稼收成丰硕,安居乐业”。

直至到汉武帝时期,又改回了“夏历”纪年法,也就是现在的“阴历”并且确定为每年的“一月”为“正月”。

然而,我们将过年称之为“春节”的历史并不久远,直到1912年,我们才有“春节”这一说法。其实在这件事上我们或许应该感谢一个人使“过春节”的传统得以保留——袁世凯。

为什么我们旧历的新年差点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抹去呢?辛亥*之后,孙中山先生也对纪年方式进行了一足改革,决庭改阴历元且为公历的1月1日。也就是说,我们的新年不再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而是公立上的1月1日,后来闫世凯上台,为了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在1913年把夏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所似说“春节”这一称呼到现在仅有一百零七年的历史,而我们“过年”的雏形可追湖到上古时期。

虽然每一个时代对于“春节”的定义并不明确,它或是庆祝丰收,或是祭祀祈天,但是它“辞旧迎新”的内含千百年来是不变的。

我们无法淮确的知道年起源于哪一个时间点,但是无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我们都看的到有呆于庆贺春节的剪影。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求解!! 一台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若存储容量为128MB,一次最多可以拍摄这样的照... 支付宝没有实名认证的话余额宝里面的钱可以转到银行卡里吗?? 余额宝转钱到银行卡需要验证码吗 余额宝的钱能直接转出到非本人的银行卡账号里吗 支付宝余额有钱,没有绑定银行卡,能不能转到其他支付宝,或者逛淘宝 手机号是自己的实名认证是他人的里面余额宝的钱能转到新的支付宝里... 恰似一张考卷四十出头什么意思 ...是商科类专业的分支,那经济硕士专业怎样呢? ...专业硕士学位,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mba怎么样?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的来源是什么? 挂靠可以吗? 什么职业的人适合考PMP? 求一个5分钟的flash倒计时动画? 求ppt一个5分钟倒计时页面。或插入flash也可以。 想要一个插入ppt的5分钟倒计时,直接放在ppt里。 2分钟,如何用PPT如何制作倒计时动画 请人做PPT用5分钟倒计时flash WPS PPT设置5分钟倒计时动画? 求大神们 我想在微信群聊里换头像,可以吗? 微信群聊的头像为什么不能换! 有人知道微信群聊如何更改群聊里面人的头像吗 怎样设置QQ拒加好友 qq拒加好友是在哪里设置的? 如何在excel中加水印,可打印的。 怎么把电脑上的图片传到苹果手机上 苹果电脑怎么把电脑照片传到iphone6 怎么把电脑的照片传到IPHONE6上,苹果论坛 如何将电脑上的照片导入iphone6? 土豆发芽了切掉还能吃吗 土豆发芽能吃吗把发芽的地方切掉吗 土豆发芽了 切掉发芽的地方还能吃吗 把土豆发芽的部分切除,剩下的还可不可以吃了 发芽后的土豆把发芽部分切掉剩下的能吃吗? 土豆发芽了切掉发芽的部分还可以吃吗 如何把ppt转成pdf格式,且元素不变 洗衣服有干洗和水洗,干洗是怎么操作的? 白鸭绒羽绒服为什么洗了不蓬松了 白鸭绒的衣服可以洗吗 白鸭绒羽绒服可以用洗衣机洗吗 羽绒服怎么洗,可以自己手洗吗? 白鸭绒羽绒服有点臭 ,怎么去除 白鸭绒的羽绒服能干洗吗?? 90白鸭绒可以水洗吗 白鸭绒衣服能水洗吗,羽绒上衣 白鸭绒羽绒服洗后变成一坨怎么办 新买的白鸭绒羽绒服有异味,怎么除味啊,不用洗的怎么除啊 我的白鸭绒羽绒服在滚筒洗衣机里洗,白鸭绒成坨了?怎么办?家里几件都是这样的 白鸭绒的衣服可以用洗衣机洗吗
  • 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