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早年皇帝清明节要象征性耕地是真的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5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0:36
在古代,龙抬头的时候,皇帝亲自犁田,确有其事。明清时,皇帝每年都要亲自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躬耕一番,以给天下百姓做一个重视农业生产的榜样。当时,明清皇帝都有自己的“自留地”——“一亩三分地”。那么,这“一亩三分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明清时的祭农之礼已十分完备。每年皇帝都要到京城的先农坛祭祀先农,然后再到观耕台前的亲耕田进行示范性耕耘,以完成对先农崇祭的全过程。皇帝亲耕的田地,据说在周代时是“千亩”,也许是怕皇帝累着了,后来才变成了“一亩三分地”。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一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从大舜时就有用象耕田的记载,战国时管子说:“先王者,为民兴利除害,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者也。”《礼记》记载,周时已开始这种祭祀先农的“耕礼”,叫“耒礼”,是封建社会十分神圣和重大的国典。清代从顺治皇帝时延续了明代的“耕礼”的仪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月,朝日于东郊。始行耕藉礼。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藉礼。”也称之为皇帝“亲耕”。康熙皇帝把“演耕”(即亲耕)作为法律固定下来,于每年春季都举行“演耕”之礼,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和诸大臣扶犁耕地。有一幅《皇帝祭先农图》描绘的就是雍正皇帝亲自扶犁,另有六大臣身着蓑衣也扶犁而行,还有24个60岁以上的老年农夫,也着蓑衣扶犁而行。这幅画真实纪录了当时的皇帝亲耕的场面,以及四周围观的王公大臣。
也可以说,皇帝耕田基本上就是作秀,并且还有一套严格程序。明代时,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4趟;清代时改为往返犁地3趟,名曰“三推三返”。皇帝亲耕完毕,就登上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了。据《宛署杂记》记载,每次“圣驾躬耕”,地方*都要筹备至少一个月时间,搭建一座巨大的耕棚,供皇帝和大臣们休息,要为他们精心准备膳食,还要找数十名经验丰富的老农进行礼仪培训。皇帝的耕田必须是筛过的细土,以便让皇帝犁起来能省些劲儿。
有意思的是,嘉庆二十年(1815年),嘉庆皇帝亲耕时,碰巧所备耕牛不驯服,让嘉庆皇帝无法驾驭,御前侍卫十余人上前帮忙,才勉强耕了三个来回。为此,嘉庆皇帝大怒并发了上谕:“耕藉为劭农大典,顺天府供备牛只,平时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著将专司供办之大兴县知县沈守恒、宛平县知县张洽俱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府尹费锡章系专辖之员,著交部严加议处……所有此次一切例赏,概行停给。”本来是皇帝亲耕自己没秀好,却让手下的人都倒了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0:37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传说早年皇帝清明节要象征性耕地是真的吗?
皇帝的耕田必须是筛过的细土,以便让皇帝犁起来能省些劲儿。有意思的是,嘉庆二十年(1815年),嘉庆皇帝亲耕时,碰巧所备耕牛不驯服,让嘉庆皇帝无法驾驭,御前侍卫十余人上前帮忙,才勉强耕了三个来回。为此,嘉庆皇帝大怒并发了上谕:“耕藉为劭农大典,顺天府供备牛只,平时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
历史有哪些清官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4.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
[柳文化]柳树在中国为何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柳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女阴、女性的象征,《汉书·睦弘传》称柳为“阴类”。中国先秦时期的祈雨桑林仪式就是象征男女性交合的场面,以桑象征女阴生殖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祈雨射柳仪式无疑就是男女交媾的象征,《辽史·礼志》载“瑟瑟仪”称:“若旱,择吉日行瑟瑟仪以祈雨。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
中国皇帝是为所欲为的么?
这是不可能的,就算在君主集权制达到顶峰的清朝也不能发生这种事情,皇帝只是一个朝廷利益的一个代表性的任务就像现在的企业法人,如果做的太出格退位让贤的事情就会发生的!我觉得是这样子,仅供参考吧,
清明节源于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有什么故事吗?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扫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从唐朝开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扫墓时首先要整修...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什么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也有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五、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
谁知道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从未停息过。《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如何现世的?它的作者...
清明有什么习俗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生气始盛,万物萌生,人们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4、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
元宵节3天清明节7天!宋朝人有哪些令人羡慕的节日?
皇帝自己拿了一条鞭子,象征性地朝当地的黄牛打了一巴掌,这叫打春:全国人民,它每个人都该工作了。每天都是早晨,每年都是春天!打春是汉族的一种民间习俗,指的是在开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制的春牛以祈求丰收,或敲打锣、竹板等的习俗。唱着歌词挨家挨户要钱。接下来的节日是寒食节和清明节。在大宋时,我们规定寒食节...
清明节是哪个民族的?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三月节。起源于我国古时著名的气象学著作《历书》“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 1、清明节起源始于古代皇帝和将军的“墓祭”仪式。后来,在这一天,人们也照做,祭拜祖先,扫墓。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