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6: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17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回,发生在曹操进入兖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朱儁、曹操和鲍信。这场战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李傕、郭汜等人控制朝廷不久,青州黄巾叛乱再起。大臣朱儁推举东郡太守曹操出兵平叛。曹操得到朝廷的诏令后,与济北相鲍信一起出兵寿阳。在战斗中,鲍信被叛军所杀。曹操率领部众追击,在济北一带将叛军击败,并招降了数万之众。
随后,曹操继续扩大战果,向叛军老巢发动猛攻。经过一百多天的鏖战,曹操终于大获全胜,并俘虏叛军三十多万,叛军家属百万余人。曹操在叛军中挑选了一批青壮,组建了一支名为“青州军”的队伍。至此,曹操的的名气越来越大。朝廷听闻此事后,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
小说中提到的这场战事,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但无论是前因后果都与历史的真实有着巨大的差异。按照小说的描述,曹操是得到了朝廷的委派采取平叛。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派遣曹操平叛的并非是朝廷,而是袁绍。
关东诸侯讨董之战结束后,曹操*寄寓冀州,成了袁绍的手下。曹操一直想摆脱袁绍的控制,但苦于没有机会。到了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据《三国志武帝纪》载:“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
文中提到的魏郡位于冀州境内,是袁绍的属地。而东郡虽然属于兖州,但与冀州毗邻。黑山贼在这两地作乱,不仅对袁绍稳定冀州局势带来巨大威胁,同时还将牵制袁绍的兵力,影响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决战。此时袁绍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对付公孙瓒身上,无暇对付这股叛军,于是便派曹操出马平叛。这便是曹操平叛的起因。从以上的记载中可以发现,曹操要对付的并非是黄巾余部,而是另外一支名为“黑山军”的叛军。同时,黑山军作乱的地区也并非是小说中描述的青州,而是冀州和兖州。
按照史料的记载,曹操出兵之后,首先抵达的地区是兖州的东郡,随后又在濮阳地区击败叛军将领白饶,迅速稳定了东郡局势。《三国志武帝纪》称:“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这也就意味着曹操东郡太守的职务并非由朝廷直接任命,而是袁绍任命并交朝廷比准的。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操击败黄巾并组建“青州军”之事,在历史上也确有发生,但与小说中描述的时间并不一致。按照《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曹操是在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秋七月击败黑山军并被任命为东郡太守的。而他与青州黄巾的较量却是在第二年的四月份。鲍信之死正是发生在这场战事当中。除了鲍信之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也在这场战斗中被杀身亡。而这一事件也为曹操后来入主兖州埋下了伏笔。这个人,便是时任兖州刺史的刘岱。
《三国志武帝纪》载:“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遂与战,果为所杀。”而此时鲍信不仅尚在人世,还与成功等人推举曹操为兖州牧,曹操也因此得以获得了兖州的控制权。在此之后,曹操挥军讨贼,终于将黄巾余部击溃,并收编了降卒三十余万,这也使得曹操集团从此成型。
小说中为何漏掉了刘岱之死的情节呢?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作者在阅读史料中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并导致了后来情节的一系列错误。在小说第二十二回中,刘备得知曹操派遣刘岱和王忠两位将领进犯徐州时曾经对张飞说过这样一番话:“刘岱昔为兖州刺史,虎牢关伐董卓时,也是一镇诸侯,今日为前军,不可轻敌。”
刘岱与王忠被派来进攻刘备,的确是历史的真实,但这位刘岱却并不是以前的兖州刺史,而是曹操手下的司空府长史。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看《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武故事》中的相关记载,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而作者却将其混为一谈,闹出了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