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中苏战争 张学良为什么败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9 05:1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8:59
日军都打不过苏联红军更何况张!参考苏联红军和日军的诺门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8:59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了中国,翌年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同意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但这一规定遭到对东北早已垂涎三尺的沙俄反对,于是*勾结德国、法国强迫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紧接着,*便寻找机会向清*索取报酬。1895年冬天,*迫使中国给予俄舰到胶州湾“过冬”的权利。1896年夏,沙俄*邀请清*派使臣参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李鸿章作为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率团前往。加冕典礼结束后,经过俄方的精心准备,李鸿章同*财政大臣维特举行会谈,并在当年6月3日签订了《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又称《中俄密约》。条约共6款,其主要内容有:清*允许*从赤塔到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可以经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地区;无时或平时,*都可以用该铁路运输军队、粮食及军需品;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对*军舰开放;修筑铁路的款项,由*的华俄银行承办。6月4日,维特亲自批准了由华俄银行对李鸿章给予300万卢布的行贿密件。7月,中国*批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9月8日,清*驻俄公使许景澄与*财政副大臣罗曼诺夫在德国柏林签订了《国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该章程共12款,主要内容有:成立东省铁路公司,清*以库平银500万两入股;该公司所占地段均属官地,不纳税;从铁路建成通车之日起,80年内铁路所得利益归该公司专有,80年后由中国*收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00
1929年的不是战争,算是武装冲突,叫做中东路事件。
苏军针对中东路事件,于8月6日迅速成立了苏联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总兵力约四万余人,兵力最高峰不少于8万人,下属兵力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一个蒙古骑兵营,特别远东军装备精良,有大量飞机、坦克、重炮、战舰等技术兵器,还装备了当时苏联最新型的MC-18坦克(MC-1被称为“*版雷诺FT-17”,是苏联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坦克。
海军方面负责支援的是阿穆尔河区舰队(阿穆尔河即俄语黑龙江),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前夕,阿穆尔河区舰队已有3个舰艇大队(浅水重炮舰、炮舰和装甲艇共14艘)、1个扫雷舰中队、1个航空队(14架飞机)和1个陆战营,战后阿穆尔河区舰队有63名官兵荣获红旗勋章。
1929年的苏军,距离三十年代的大清洗还早,国内战争期间的将领都还在世。但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苏军虽然还没能熟练使用大量技术兵器,如飞机、重炮、坦克等,但是苏军当时的士气很高,苏军的*工作作得很出色。
反观奉军,张学良率领的旧奉军为主的东北军总兵力虽有27万人之众,但为了维持治安和防卫满洲南部,能用来对苏作战的人只有10万人左右。而东北军也未能得到其他方面的增援。
奉军长期以来占据东北,故战事不利时可退往东北,战事有利时可以出兵关内,故此勇敢精神不够。奉军多数将领都是土匪出身,军事素质差,军队兵员素质亦差,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这一点暴露无疑,因此奉军一度大力发展海空军,空军实力一度号称全国最强,大力任命年青将领,但总体上进取精神仍然不足。
在装备方面苏军也占据了质的优势。
火炮方面,苏军拥有包括十几门重炮在内的大约200门火炮,而中*队只有135门步兵炮却没有重炮。
同时苏军因为装备了294挺重机*和高机动性的268挺轻机*,也在机关*方面占据了质量的优势。中*队装备有重机*99挺。
空军方面苏联配备了35架飞机,而中*队有5架。
张学良的FT-17和苏联的MC-1都有部署在中东路前线,但交战情况不明。
中*人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伤亡2000名,被俘7000余名)。据苏方统计,苏军被击毙281人,受伤729人。
中方失败后,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12月26日,“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值得一提的是,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中东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