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6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_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若想做好教育工作,他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热情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应增强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积极性。然而,这份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则称为教师的职业理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师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当你真心的喜爱学生时,你就会对他们多一份耐心、诚心、细心。记得刚开始教书那会总要抱怨下学生怎么这么不听话,有些学生是屡教不改,真是恨铁不成钢,有时候上课还要发发脾气,但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天真无瑕,只是他们有时候有点调皮和贪玩而已。在我的印象中有这样的一件事,有个学生上课非常喜欢讲话,喜欢跟其他同学打闹,每次上课都要被批评,那时想这学生真是无可救药了,好话说尽就是不改,对他失望透顶,难而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是教师节那天,他们班那天正好没有体育课,他中午的时候送来了他亲手做的卡片,跟我说了老师节日快乐。当时心里真的很开心,那天虽然收不少卡片,但是没课的班级他是唯一送我卡片的学生,那会我教他们班没多久,也许有很多同学连我姓什么都没记住,我当时就很后悔啊,平时老是批评他,说他。我可能应该跟他多沟通沟通啊,这么有心的孩子坏不到哪里去了,后来通过跟他聊天和沟通发现他其实很懂事,很体贴人啊,后来他做的好的时候我就表扬他,通过慢慢的引导他,坏习惯就慢慢的改掉了。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时刻提醒自己,他们都还是天真的孩子,淘气、爱动、爱说都是他们的天性,我们不能抹杀,我们对他们要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爱,是师生间的桥梁。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只有注入了爱,才能充满生命。其次,我们作为老师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身,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技巧,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脚踏实地、不断地反省总结,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维目标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语文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四年级《鸟的天堂》一文时,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两课时,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1)理解: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通过一系列的读,深入的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背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感悟教材。通过“读、画、查、说”等不同形式给学生充分读书、议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从中领悟到学习方法。学生质疑、议论、读书、答疑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求知的心理*得到满足,解疑的成功过程产生愉悦的心理情绪,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一步加强。所以鼓励学生质疑、议读,解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大胆表达,在富有个性,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还树立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很好的落实了三维目标。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体会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1:47
根本动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般性的职业,从业者的大多数都是被选择的,无非是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可以提供自己的生活所需,并且也不是非常厌恶,这样的标准就是大多数人的根本动力,并没有因为教师工作的性质而改变什么,在我们国家教师工作更像是公务员,优秀的教师也没有像国外那样的受到社会的尊重,大多数的待遇在地方上也就是一般。如果说为了教书育人,那只能说是部分人最初的想法,至始至终坚持下来的极少,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恰当,问的太大,如果是指定某一个固定的群体还可以有相对客观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