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5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52
有限效果论是美国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一种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对早期“大众传播威力论”或“子弹论”的否定。
主要观点是: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有限的。传播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受众也非被动、孤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人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受众个人间存在着诸如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收入、性别等差异,他们会依据自己的需要、态度和价值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和解释。
扩展资料
作用意义
1、20世纪初期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出现,致使人们相信普遍传播的威力是无穷的,以至于当时的西方传播界出现了著名的“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理论”。
20世纪中期
西方传播界出现了“有限效果论”,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克拉帕。他们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制约因素,包括个人的*、经济、文化、心理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
20世纪晚期
“有限效果论”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原因在于,虽然这种理论对于理解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他们的结论过于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多少有些脱离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实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限效果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53
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第198页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53
20世纪40至60年代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的主流观点。“有限效果”理论是对早期“魔弹论”的否定,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提出的理论假设主要有“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补强效果”、“意见领袖” 与“两级传播”等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23:54
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