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12: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1:48
一般认为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和积累微观教学资料,进行更深入细致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所以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改进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教学,实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双向互惠,而不应该是仅仅为了评价被观察者,给被观察者评分出三六九等,这也应该就是我们进行课堂观察的基本出发点。 二.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主要内容。 通常意义上的观察者为听课教师,被观察者为授课教师(当然,我们如果把观察者的概念界定做进一步扩大,授课教师甚至是学生也都可以作为观察者)。那么,作为观察者的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都应观察哪些内容呢?一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若观察教师应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若观察学生则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人际交往、对教师授课的反映)和非学习性行为(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最后,说一说课堂观察的一些基本原则。 1.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一定要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研究者(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通常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从事观察活动。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因关注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 2.系统性:课堂观察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通常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使观察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就某一具体教学问题的课堂观察,通常应该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三个主要阶段。如果是较大的研究课题,则应注意分层次,有步骤地将问题细化,分解后进行。 3.理论性:科学的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量观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观察,课堂观察记录如何具体操作,课堂观察方法本身就必须有一定的方*作依据。什么样的问题即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观察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有研究价值但不适合普通教师进行观察研究,课堂观察需要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也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 4.伦理性:任何研究都必须遵循科学和伦理两条基本原则。课堂观察是一种现场研究活动,并且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方法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对被观察者及其课堂情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干预。因此,观察者应自始自终抱着谦虚、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的结果应当尽可能告知授课老师,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显示出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让授课教师感到放松和自在,认为课堂观察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否则,如果授课教师(被观察者)对课堂观察有抵触情绪,不配合,那么课堂观察就很难正常进行,或者说很难获得可信的信息。 如何评价一堂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意义。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越来越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的东西,要问学生,“上课以前和下课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好课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收获;二是效率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大家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有生成性。这节课,不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投入,有互动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上课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我们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课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把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表演。大量的准备,导致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只有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前的准备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自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他是公共的空间,这个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也不说“公开课”,只提“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你都要旁若无人。为孩子、为学生上课而不是讲课给听课的人听,上课时心目中“无他人”,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他是平时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你才能上的课。 五.有个性。我觉得一堂好课,教师要张扬个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把教学模式化而要充分体现教学个性化。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特色意识,这种特色意识是教师教学创造性的体现。我感觉这种创造性应该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体现在教材处理上,二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编制和优化上,三体现在自己独特的且为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上。我觉得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体现了特色意识,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喜爱的课,也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六.有待完善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若要上成没有一点问题的可,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即使做了大量的准备,最好的效果仍然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可本来就是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扎实、充实、平实、真是,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换了和智慧的体验! 以上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但是我坚持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能用老师的‘表演’来决定,应该注意整体是否达到课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