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频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6: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10:36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性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7、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克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缺陷的意义。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9、反映意识能动性的一些说法包括“心静自然凉”、“审时度势”、“运筹帷握”。
1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相对与绝对、有条件与无条件的关系。
11、一些命题如“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
1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发展,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3、“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等格言或成语反映了量变质变规律。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表现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联系,相对和绝对的关系,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
16、列宁的物质定义强调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克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缺陷的意义。
17、“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等命题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
1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发展,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9、意识的本质主要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也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2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意味着真理和谬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有绝对的意义,真理会变成谬误。
2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24、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和可知论。
25、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强调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6、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意味着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8、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来源。
29、真理和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相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0、感性认识的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31、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没有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3、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意识结构、社会物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34、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
35、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
36、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3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38、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9、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1、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意识结构、社会物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42、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由抽象劳动形成,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43、商品价值量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4、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
4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46、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7、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是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
48、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源泉是剩余价值。
49、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指的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50、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为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5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52、资本主义地租体现农业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53、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平均利润、级差地租、绝对地租。
54、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包括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55、垄断是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5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的主要方式包括实施宏观财政支出、实施宏观货币*、实施社会福利*、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
57、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和分工的全球化。
58、资本主义新变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和生活水平提高方面。
59、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60、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在于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6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2、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历史传统不同。
63、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64、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形式的基本观点包括暴力*是主要的基本形式、无产阶级*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65、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绝大多数人的民主,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66、下列选项中属于*主义含义的有*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67、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68、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指的是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傅立叶、法国的圣西门。
69、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主义社会将消灭的三大差别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70、下列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