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07: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13:38
顾颉刚,一位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1893年5月8日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江苏省苏州市。自幼受家庭影响,沉浸在神话传说的海洋中,1906年进入公立小学,1908年转至苏州第一中学,对文学充满热情。1913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对戏剧的热爱使他发现故事会因时空和人而变化。
1915年,顾颉刚因病返回家乡,完成了对清代学术有深刻理解的《清代著述考》。在夫人去世的悲痛中,他转而关注民俗学,搜集歌谣,两年间积累了大量民间艺术资料。1919年,他续弦并撰写民俗文章,进一步探索民俗学领域。
1920年,顾颉刚在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计划编纂大型书籍目录,并开始研究《古今俗书考》。他将搜集的歌谣发表在《北京晨报》,获得学术界的好评。1921年,担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助教,与同仁深入探讨古史问题,研究《诗经》,并发现其中的民谣元素。
1922年,顾颉刚提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理论,开始整理古籍中的上古传说。1923年,他回到北大研究所,专注于民俗学研究,担任《歌谣》周刊编辑,发表了多篇关于民俗的研究文章。
1924年,《吴歌甲集》的发表引起巨大反响,特别是《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顾颉刚主编的“孟姜女”专号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学术地位。1925年,他与团队进行社会民俗调查,出版了《妙峰山的香气》。
顾颉刚的学术生涯持续到1980年,他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如《古史辨》和《禹贡》半月刊,对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晚年,他虽遭遇“文化大革命”冲击,但依旧坚持学术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的工作和思想影响深远。他的遗作和笔记成为学术界的宝贵遗产。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