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齐泽克】拉康版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6 23:0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23:28
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描绘了儿童性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婴儿对母亲产生*,渴望成为母亲的*对象。婴儿依赖于母亲的照料,母亲的进出成为婴儿疑惑的来源——母亲在追求什么?婴儿是否能成为母亲的*对象?在拉康理论中,这一对象被称为“菲勒斯”,是*的缺失对象,存在于他者身上,永远无法实现。母亲成为婴儿的第一个他者,婴儿想象中母亲所缺失的东西。
随着“父之名”的介入,进入第二阶段,儿童认识到母亲并非拥有“菲勒斯”的全能存在,*二元关系转向父-母-子的三元关系。这里的“父之名”并不等同于生物学上的父亲,而是象征秩序的一部分,如*教中的圣母玛利亚未与耶和华*即产下耶稣,殷人始祖契是其母亲吃了神鸟蛋而生,周人始祖后稷是其母亲踩了巨人的脚印而生。父之名通过母亲的言语向孩子介绍了一个在她之外的父位,它可能并非真实存在,而是打破*二元关系的符号世界。
进入第三阶段,儿童开始认同象征性的“菲勒斯”,从对想象性菲勒斯的认同转向认同于“理想自我”向“自我理想”的过渡。孩子开始追求大他者的*,认同于大他者代理人的位置,并在符号秩序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扮演好社会角色。这一过程标志着儿童性发展的重要转折,从依赖于母亲的无意识*阶段,转向认同社会规则和期望,实现个体化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