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爱买药其实不是病是“寂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03 12: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7:24
昨日,晚报7版刊发的《患偏瘫的王老先生听信广告爱买药 子女愁断肠》引来各方热议。不少有此经历的市民都有同感:自己说得入情入理,为什么父母就是不听劝?对此,心理咨询师说,老人这么做,和受冷落有关, 老人爱买药其实不是病是“寂寞”。
不停买药源于心理暗示
我市心理咨询师杜彬认为,老人不停地买药,与老人的心理有关。他说,目前年龄在60岁~80岁的老人,绝大多数在年轻的时候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各种磨难;改革开放后,群众生活有了可喜的变化,大多数老人对如今的生活较为满意,努力延长生命,想多享受享受好生活。这是一些老人不停地买药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在步入老年之后,各项生理机能都在退化,特别是患有疾病的老人,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与患病前相比下降严重。基于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向往,患病的老人特别是那些个性比较要强的老人,就希望通过吃药这种方式恢复健康,重拾过去的生活方式。
杜彬说,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的不断完善,不少老年人手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积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无良药商针对老人的心理,想方设法向老人推销药物,也是造成老人不停地买药的客观原因。
爱买药的老人还真不少
昨日一早,家住高新区的李女士就打来电话说,她的父亲几年前得了便秘,经常关注电视上和药店里的广告,一发现治疗便秘的药就买来“试试”。她说,她的弟弟在北京一所大医院当医生,经常跟父亲说不要乱买药吃,但父亲就是不听。
家住健康东路的陈先生说,与王老先生相比,他的父亲更加执拗。去年,他患有糖尿病的父亲因为听信广告胡乱吃药,突然在家中昏倒,住院两周才化险为夷。为此,他和妹妹悄悄地把老人的存折藏了起来,还嘱咐母亲不要给父亲钱。老人为此大为光火,把一家人召集起来狠狠地骂了一顿,“母亲有一段时间都不理父亲了。我们也不敢管,但真害怕父亲再吃出毛病来”。
昨日,记者共接到10余名读者打来的电话,他们大多经历了“劝阻——苦恼——麻木”的过程。家住延安路的王女士非常无奈地说:“除了药,我们几个子女什么都愿意给他(父亲)买,但为啥他就是爱吃药呢?”
有些药的确是忽悠人的
“是药三分毒。”河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沈瑞乐说,“很多老人吃药的目的是为了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随意听信广告吃药,往往会适得其反。”
沈瑞乐说,仅他所在的科室,每年都会接收数十名因乱服药而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他总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劝说老人停止乱服药。
沈瑞乐说,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往往是乱买药的主力军,“偏瘫、癫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哮喘、风湿等病往往无法根治,对老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又较大,容易引起无德药商的注意。而所谓能够‘治愈’这类病的药物价格奇高,给患病老人及其家属带来经济压力”。
沈瑞乐认为,遇到这种问题,做子女的不能单纯采取劝说的方式,抽空带老人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才是最好的办法。“所有疾病都有其致病因素,到医院查清这一点,并对病情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才是关键。”沈瑞乐说,老人需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特点,并根据医嘱接受治疗,比如:偏瘫患者在出院后需接受康复治疗,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哮喘等病重在控制。
沈瑞乐表示,那些号称“可完全治愈××病”的药,十之*含有一定量的激素,这些药在服用初期可能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往往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服之有百害而无一利。
关注老人心理健康很重要
一些心理咨询师表示,很少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过研究。这多少可以说明:目前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不够。
杜彬表示,大多数子女仅仅将关怀停留在物质方面,觉得给老人买吃买喝买穿戴就足够了,很少顾及老人的精神层面,“比如今年中秋节正好在国庆节长假期间,很多年轻人只关心此次国庆节长假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黄金周’,忘记了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这一重要意义”。
杜彬说,子女对步入老年的父母关注太少,容易使老人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与身体上的病症结合起来,会使老人的孤独感和自卑感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不停地吃药,一方面有“自己照顾自己”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引起子女的关注,以此获取子女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子女单纯通过反对或劝说的方式解决问题,效果适得其反。
让老人停止乱买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给老人最贴心的支持和关怀,让老人从心理上不再依靠药物,而是依靠子女。比如,周末带孩子去看望父母,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安排一些活动等。此外,子女可假装迎合老人,根据医嘱为老人购买一些合适的药物,或将老人购买的药物悄悄换成营养品等,以保证老人的安全。
通过倍领安全小编的介绍,老人爱买药其实不是病是“寂寞”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老人安全的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让老人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