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浅薄思考———N5009河北桃城张咏梅“N5” 学院结业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22:30
N师学院有了正式场景,为吴校及我们感到高兴。
我以为N5仍像N4一样,沿着输入——感知——输出的思想路线,有明确的培养方向——感知未来,有硬性的毕业任务——课程构建。但是,N5不是。纯自主学习,我坚持下来了。2个月的时间,拿到 “N5” 结业证书。到毕业才感觉到这课程的耐人寻思。
失去了吴校的主持引领,不习惯,打卡时竟找不到撰写的方向,第一节课《假如没有高考,教育会是怎样?——柴纯青,陈罡,唐晓勇,谢凡主讲》。这节课类似生涯规划践行者李萍老师的策略——倒果为因,类似于课题研究中的前设,使我们站在未来看见现在。打开听课者的思维,让一切的未知与发生都变得不那么神秘。
第二次课 《商业教育对生命成长有何意义?——肖知兴主讲》,我是有好奇的,对设问“商业教育对目前的学校教育有什么意义?”,肖老师的解读非常给力,商业教育的精髓是精神。是啊,民族有民族精神,个体有个体的精神,人活着不就是靠的精神吗?商业的标签是钱、是逻辑、是市场,背后的价值是智慧、魄力和精神。
“老踏”说得好,没有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锻炼。第三次课《阅读如何滋养生命成长?——伍松主讲》。每一个人都在阅读,到底怎样阅读才对自己的成长更有力度?阅读到什么程度才有边界?王胜老师说得好,主题,围绕主题去阅读才会读出效果,读出边界。读与自己距离最近的。
第四次课是《艺术如何滋养生命成长?——熊磊主讲》。我在艺术之外,但艺术于我却是生命的热爱。小的时候,父亲在大厨门上画水杯、水壶、荷花是我艺术生命的启蒙,初中毕业我力求要上美术学校,因长辈的劝阻,艺术便永远成为我的追求与梦想。
第五次课是《人类文明对生命成长有何意义?——陈浩武主讲》。该课是整套课程第一个吸引我的课程。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做人是个体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陈老师所说“如今是知识贬值的时代”,教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构建知识框架才重要,这一观点引起我的共鸣。我们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应构建知识图谱,可以在课初,可以在课末。使学生对所学有一个体现关联的整体认识的意识、过程。还应教学生如何认识知识,构建认识过程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框架即模型,一种美妙的学习策略。
第六次课是《独立思考对生命成长有何意义?——谌洪果主讲》。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需,是生命鲜活的必要组成元素。
第七次课是《博物馆如何滋养生命成长?——杨青霞》,博物馆可以是历史,可以是邮票,可以是——谁又规定不可以是教法?呢——张咏梅的思考。
第八次课 《王阳明如何滋养生命成长?——阿信主讲》,感谢您,让我也走近王阳明,初识“知行合一”。知不一定在行之始,行不一定是知之后。知就是行,行就是知。我还认为这节课的名称改为《“王阳明学”如何滋养生命成长》。对王阳明学,我无知。我相信,与阳明有更深的渊源,经典太多,等待缘分。
第九次课是《未来还需要博雅教育吗?—— 王胜主讲》,说句实话,王老师缺少一点生命的*,太冷漠,所以我不喜欢。直到最后一次课感受王老师的睿智和深厚。感谢博雅。一定需要!
第十次课是《理性教育对生命成长有何意义?——杨鹏主讲》。这节课,是我的招魂曲,召唤出了生命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冲气以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教育的归宿,不也是教育的起点?联想到人生,教育,走来走去,转了一个圆圈,终点落在起点,不仅有点伤感,但是转念又想,时光荏苒,终点岂能是起点?落在起点的上方,势能增加,文明积淀,螺旋上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不惊,无以复加。
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