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乡愁,仿写《诗中的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0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1:00
在上小学的岁月里,最喜欢那瘦高的语文老师朗读唐诗,低沉的男中音里注满了魔力,仿佛置身于袅袅娜娜的香烟里,熏得满室清香、满堂古韵。老师解释说,诗歌是一种“意境”,我却不解此中风情。不过,在拉长音声朗读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等的含混里,总是浮想老师就是一个穿越过来的古人,“随意春芳歇”,“意境”错综复杂。
爱上诗歌一定是某一个秋天,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记忆中最美的唐诗。在中学旅游登上香山时,看到了“红于二月花”的霜叶,才了解老师说的“意境”,没有什么词语象诗歌这么精炼,而又别有生趣。
秋天的旅游最是惬意,于是心中那描写秋天的古诗也象走万里路一样堆积起来了。“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珍惜秋天的诗句,让我眼中蒙太奇般地梦幻着荷叶、菊花的碧绿与金黄,那意境的滋味不知不觉满了眼、香了鼻、怜了情。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深切的怜惜,也让我留意起了露珠。却很少在弯弯的月亮下发现找见珍珠一样的露,也许是等不及萧萧秋寒里那蒙蒙薄雾的华丽转身。也怜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意境,耳边阵阵猿啸与风声,读到“艰难苦恨繁霜鬓”时,就觉得是那瘦高的语文老师在这意境里被定身了,万里悲秋常作客---这主与客的转换,心里更是怜惜不已。斑斑驳驳的秋意,斟满了诗的韵味,是古人的情怀在延续,是人我交融、难舍难分的唯美意境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1:01
只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就写的特别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1:0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