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0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4:26
第五节痫证
一、定义: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其特征是发作性精神恍惚,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
二、源流:
1、内经及秦汉阶段
①
最早源于《内经》
∶“胎病”,癫疾,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
2、隋唐阶段,对痫证认识有较大提高。
巢元方将痫病分为风痫、惊痫、食痫、痰痫。提出了发作周期有长有短。
孙思邈分为心痫、肝痫、肺痫、肾痫和肠痫。
3、宋元时代在病因病机和治疗上有所发展。
①陈无择认为是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乱而病。
②朱丹溪强调痰迷心窍引发。“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
4、明清以来,痫证认识上有较大发展。
王肯堂首先将癫狂痫区分开来以如前述。虞抟也主张从痰论治。
叶天士补充了痫病虚证的治法。
王清仁补充了气虚血瘀型的治法。
5、李用粹提出阴痫与阳痫
三、病因病机:
1、病位主在脑,涉及心、肝、脾、肾。
2、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常兼火、风、瘀等邪。
3、病理关键为气机逆乱,元神失控。
4、病理转化:病机转化决定于正气的盛衰及痰邪深浅。痫病之痰,具有随风气而聚散和胶固难化两大特点。痫病之所以久发难愈,反复不止,正是由于胶痼于心胸的“顽痰”所致。至于发作时间的久暂、间歇期的长短,则与气机顺逆和痰浊内聚程度有关。
5、痫证日久,邪伤精气,可致心肾亏虚。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病情轻重,辨标本虚实,发作时辨阴痫阳痫
(二)治疗原则:
1、发作期,以治标为主,着重清泻肝火,豁痰熄风,开窍定痫。
2、休止期,补虚以治其本,宜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滋补肝肾,宁心安神。
(三)分型论治:
发作期
:
1、阳痫: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2、阴痫:五生饮合二陈汤。
休止期
1、肝火痰热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2、脾虚痰盛证:六君子汤
3、肝肾阴虚证:大补元煎
4、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
获取更多中医考研信息,前往全国中医考研微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4:25
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点击题目下方字体关注医医未来
导语:
症候学是应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症候的物质特征、性质、部位及其形成原因和发展变化趋势,从而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的一个学科领域。
内科疾病的诊断和辩证皆从分析证候入手,证候包括症状和体征,是内科疾病的主要诊断线索。内科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如下。
来源:《实用临床中医内科学》,本文由医医未来学术交流频道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医疗资讯、政策解读、诊疗须知、亲子教育等精品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医未来学术交流频道”或者添加医医未来小助手“Dffer001”为好友,邀您进医生讨论群,讨论医学医技,学习医学大咖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