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16: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42
《农夫皮尔斯》:中世纪文学的公正与道德寓言
《农夫皮尔斯》(The Vision of Piers Plowman),以中世纪梦幻故事的形式呈现,是一部富有教诲意义的诗歌作品。它通过描绘主人公皮尔斯的梦境,揭示了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多元面貌,以寓言故事的形式鞭挞邪恶,弘扬美德。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皮尔斯的梦境,第二部分则是他追求“好、更好、最好”的理想旅程。诗行中运用了重读音和押头韵的手法。
这部作品强调公正诚实,倡导所有阶层——无论国王、牧师、贵族还是农夫——都应忠于宗教,履行职责。它批判了奢侈挥霍和道德沦丧,倡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诚实劳动的高尚价值,这些理念激发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共鸣。诗中第一个梦境“人头济济的田野”描绘了各种身份的人物在辛勤劳动和享受生活之间的对比,贿赂夫人则象征了社会的腐败现象。后续的梦境通过探讨七种罪孽,生动展现了各种恶行的寓言角色。
《农夫皮尔斯》以其宏大的篇幅、丰富的社会背景、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所体现的民主思想,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典范。虽然关于作者Little的个人信息存有争议,但他的生活经历——从可能的教会教育,到伦敦生活的贫困与音乐支持,乃至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诗人通过这部诗篇,表达了对时代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尽管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修改,但并未忽视其信息传达的首要目标。
关于《农夫皮尔斯》的版本,有三个主要版本,创作时间跨度从1362年至1398年。它被描述为“透过人性的云雾看到的基督形象”。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清晰的视角,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用非押韵、首字母押韵的英语风格,讲述了时代的罪恶与救赎之路。这部作品并非一人之作,据理论家Manley教授的分析,可能由多位作者共同创作,但“W.L.”这个名字可能反映了戏剧性的角色而非个人身份。
公理性原则是指从社会关系性质中产生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被奉为法律公理的法律原则,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原则。例如,宪法中的分权原则和人权原则,选举法中的普遍、直接、秘密、平等原则,现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行政法中的合法性原则,诉讼法的司法独立原则,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国际法中的国家平等原则等等。由于公理性原则来自事物本身的性质,所以公理性原则较政策性原则有更大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