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16: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8 22:49
在中国现行经济*中,“*性亏损”这一概念始终引人深思。一些企业,如石油、粮食、电力、供水、铁路和民航等,常常声称自己“服从国家大局,履行社会责任”,尽管表面亏损,但现实往往揭示出另一面。以报道中的某亏损电力公司为例,抄表工的收入居然高达十万,这暴露了“*性亏损”背后可能存在的“*性暴利”现象。
实际上,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真正的“*性亏损”往往更为直接。物价上涨、收入减少,许多人的生活成本超过收入,如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这样的“生活亏损”更为严重。水电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断攀升,尽管工资没有同步增长,短期的节俭可能意味着长期的健康和生命的透支。这种“生活亏损”并非经济衰退的产物,而是源于对垄断行业的扶持,以及维持垄断价格的*性调价措施。
因此,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亏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亏损”。这种亏损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深层次的是对生活质量、健康和未来规划的侵蚀。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讨论“*性亏损”的定义和影响,寻找更为公正合理的经济*平衡。
*性亏损(Policy Loss),是指企业为实现*规定的社会公益目标或生产经营专项、特种商品,由于国家限价原因而产生的亏损。发生这类亏损,由财政部门审核后给予合理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