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15: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4:38
效用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核心概念是衡量消费者通过消费或闲暇得到满足的程度。效用被视为一个度量工具,帮助消费者在有限资源下选择能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早期,效用曾被视为个人福利的全貌,甚至被认为是快乐的数学化表述,如丹尼尔·伯努利通过圣彼得堡悖论解释时提出的效用理论。
伯努利提出的效用理论包含两个重要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最大效用原理。前者说明随着财富增加,满足感增加的速度下降;后者指出在风险情境中,人们追求的是期望效用最大化,而非期望金额。效用理论经历了从绝对效用到相对效用,主观效用到客观效用,以及基数效用到序数效用的演变。基数效用理论强调可测量的效用,而序数效用则通过消费者的偏好来比较效用,如帕累托的无差异曲线理论和希克斯的偏好尺度理论。
效用并非客观可量化的,而是心理感受,因此在理论发展中遇到诸多挑战。基数效用理论的局限性促使帕累托提出序数效用论,通过消费者行为而非感觉来衡量效用。效用理论在决策分析中扮演关键角色,如领导者在决策时考虑效用,即对风险的态度和收益的主观评估。
总结来说,效用经济学探讨了消费者如何选择、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以及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如需求定理。效用理论包括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种分析方法,后者强调的是效用的相对顺序而非绝对数值。从基数效用到序数效用的转变,反映了经济学理论的深化和革新。
效用(英文: Utility),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