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22: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1:05
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德国的V-1、V-2和“莱茵女儿”导弹。V-2导弹首次采用了简单的惯性制导系统,奠定了后续几十年的基础。直到80年代,无论是卫星发射火箭还是洲际导弹,其制导原理主要沿用V-2的设计。50年代,弹道导弹为了提升命中精度,开始采用无线电-惯性复合制导技术,尤其在地空导弹领域,中、高空和中、远程的无线电制导系统得到了发展,解决了指令制导、波束制导和寻的制导等关键问题,使得地空导弹成为有效的防御武器。红外寻的制导技术虽已应用,但性能仍有待提高。
进入60年代,随着惯性仪表精度的提升和误差分离与补偿技术的应用,惯性制导系统精度显著提升,被广泛应用于低空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和巡航导弹,推动了地空导弹制导控制技术的发展,如快速反应和雷达低空性能的优化。同时,光学跟踪和光电制导技术也取得了进步。
到了70年代,制导系统的精度飞跃,洲际导弹的精度较50年代至60年代提高了整整一个数量级,这标志着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时期的进步不仅提升了导弹的精准打击能力,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导弹制导和控制系统包括导弹制导系统和导弹姿态控制系统两部分。导弹制导系统由测量装置和制导计算装置组成,其功用是测量导弹相对目标的位置或速度,按预定规律加以计算处理,形成制导指令,通过导弹姿态控制系统控制导弹,使它沿着适当的弹道飞行,直至命中目标。导弹姿态控制系统又称为自动驾驶仪,由敏感装置、计算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其功用是保证导弹能稳定地飞行。此外,接受制导系统送来的制导指令,控制导弹的姿态,改变导弹的飞行弹道,命中目标。制导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导弹弹体和运动学环节一起形成一个闭环的控制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