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05: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13:44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游春、参与庙会集场的绝佳季节。江阴的集场,其起源可追溯至千年前的庙会活动,寺庙为吸引更多信徒和游客,会设定特定节日,吸引了各地的百姓和商人,逐渐形成了热闹的集场。
元宵节后,江阴各地的集场活动就开始了,从二月初八到八月二十八,总计有四十多个集场,每逢此时,亲朋好友纷至沓来,人们穿着簇新,走亲访友,畅游节庆场地。集会上,人们欢聚一堂,或讨论天下大事,或交流商品信息,或直接买卖,歌谣“莱花虫虫嗡嗡响,一心想去游集场”描绘了当时少女们对集场的向往之情。
集场期间,市集上汇集了各种摊贩,有卖梨膏糖、膏药的,有卖豆腐花、玩具和糖人的,还有卖甘蔗荸荠、西洋镜和杂耍表演的。这些商贩来自各地,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庙会期间的喧嚣和热闹,是人们休闲娱乐、购买必需品的重要场所,人潮汹涌,熙熙攘攘。
然而,政府出于对社会秩序、治安、环境和公共设施的考量,发布了禁令,取消了部分集场。报道中提到,**镇取消庙会集场的原因包括物资供应充足、流动商贩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治安维护成本高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这反映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
尽管如此,我心中对集场的深深情感难以割舍,民俗文化是地域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在创新中保护传统,让庙会集场这样的文化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生,成为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交融的载体,记录和传承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无论如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我们要确保这些活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而不是成为尘封的记忆。
扩展资料
集场,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早期集场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集场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悠久的吴文化孕育了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江南地区悠久的民俗传统中,庙会集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个展示民间民俗文化的日子,也是江阴风俗中最重要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