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康熙字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9 20: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3:25
《康熙字典》收录了多种汉字,其中“肿”字位于《未集下》的《肉字部》。这个字在古文献中的解释多样,涵盖了疾病、肿胀、浮肿以及特定病症等多个含义。
在《唐韵》、《集韵》和《韵会》中,“肿”字的发音被记录为“之陇切”、“主勇切”和“音种”。这些是古代汉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说文》对“肿”字的定义是“癰也”,即一种疾病。《广韵》则进一步解释为“疾也”,暗示了肿胀可能是一种急症或病态。《周礼·天官·疡医》部分提到了“肿疡”,这是指皮肤上形成的一种肿块或疮疡。《注》中明确指出“肿疡”是指皮肤上因疮疡而产生肿胀的状况。《尔雅·释训》中对于“肿足为尰”有这样的描述,指出在膝关节以下发生肿胀的情况可能与涉水有关。
“肿”字的含义还涵盖了肌肤的肿胀或浮肿。《史记·仓公传》中记载了关于肿胀的预测和症状描述。《前汉·五行志》中描述了因某些原因而致目肿的情况。《後汉·梁皇后纪》中则提到了身体浮肿的问题。此外,《释名》中解释了“肿”字的含义是“锺”,意指寒热气聚集所导致的病症。《增韵》则将“肿”解释为“胀”,与《管子·轻重篇》中的“无盐则肿”相呼应,暗示了盐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的身体肿胀现象。最后,“肿”字在《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中还与“瘣”相关联,表明在工艺制作中对木材的膨胀现象的注意。
综上所述,“肿”字在《康熙字典》中承载了丰富的含义,不仅涵盖了疾病的范畴,还延伸到了身体肿胀、浮肿及工艺制作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汉字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样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