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13: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18:44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慢性、持续性在曝光和非曝光部位出现慢性皮炎改变的的光谱性疾病,其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认为和遗传、环境、机体免疫因素都有关。近年来我们对其发病的免疫机理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将介绍我们在此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光敏性皮肤病是由日光或其它光线照射后在皮肤上引起的多种病变的一组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多发病。在临床上,以多形性日光疹(PLE)及慢性光化性皮炎(CAD)多见。
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慢性、持续性在曝光和非曝光部位出现慢性皮炎改变的的光谱性疾病,包括:持久性光反应(persistent light reactivity ,PLR),光敏感性湿疹(photosensitive eczema)、光敏性皮炎( photosensitivity dermatitis, PD)、光线性类网质细胞增生症(actinic reticuloid ,AR)。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面、颈、双手等暴光部位的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这组疾病均与某些已知或未知的光敏物质有关,以上疾病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组织学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认为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或病程的不同阶段的表现,90年代将这组疾病统一命名为慢性光化性皮炎。在云南省的正常人群中患病率为0.18,占医院就诊患者的0.17。
CAD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认为遗传、环境、机体免疫因素都可能和其发病有关。光敏感物存在肯定是一重要的发病因素,外源性光敏感物接触皮肤或吸收后经血液到达皮肤,在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UVA、UVB)照射下使皮肤中某些正常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抗原,这类新抗原最初为外源性的光化学物质作为半抗原和机体载体蛋白共价结合成为全抗原,引起局部的过敏;
由于伴随慢性炎症的反应及淋巴细胞的不断从血管外渗到炎症处,使新抗原的抗原性不断产生,通过持续刺激免疫系统而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 DTH)。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接受其主要是一个迟发性超敏反应。因此,免疫系统及免疫机理在其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我们在此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CAD真皮浸润的单一核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
近几年,国外学者普遍接受了CAD发生机制的假说,即可能为暴光部位皮肤对光诱导产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指出在陈旧性皮损中以Tc细胞浸润为主。支持CAD为DTH的原因在于临床常为日光照射后延迟发生,病理及免疫组化和持续性抗原接触性皮炎很相似。
免疫组化提示随病程的延长CD8+细胞占优势,及郎罕氏巨细胞的增生和非郎罕氏细胞的巨细胞的存在,淋巴细胞的嗜表皮现象及病人一般对T细胞免疫*药物反应良好,另外白介素1,6,8在CAD中的作用[4]和一些真皮中粘附分子的高表达均支持CAD和PLE为DTH反应。
我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CAD病人暴光部位的皮损中的浸润的单一核细胞的研究表明:CAD患者的表皮和真皮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主要为T细胞,而且主要为Tc细胞,以往有不同学者对T细胞的亚群的研究有不同结果,现在认为造成结论不同的原因可能为取材的皮损所处的时期不同所致,Morris等用亚红斑量紫外线在实验室诱导了多形性日光疹(PLE),发现72h后皮损以CD8+细胞浸润为主,现在对CAD的研究认为类似这一情况[6],我们的研究也符合这一情况。
正常体内Th/Tc细胞维持动态平衡,而他们的亚群Th1/Th2和Tc1/Tc2也维持动态平衡,Th1/Th2失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HIV的发生有一定关系[8],而Tc1/Tc2的失衡研究较少,仅有报道和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有关,但和CAD发病的关系未见报道。
Tc1/Tc2失衡主要表现为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种类及数量的失衡,IFN-γ主要由Tc1和T h 1分泌,介导细胞免疫,活化巨噬细胞和诱导DTH;而IL-12则是诱导静止和活化的T细胞、NK细胞产生IFN,从而促进DTH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促使T0细胞间Tc1和Th1分化并抑制Tc2或Th 2细胞因子的分泌;
IL-4主要由Tc2和Th2分泌介导体液免疫,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及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诱导IgG、IgE的产生;IL-10则有促使静止T细胞(T0细胞)向Tc2或Th 2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能抑制Tc1和Th 1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我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患者皮损中浸润的单一核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进行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以IFN-γ和IL-12的受体为主,而用ELISA对患者外周血的细胞因子含量的测定发现CAD患者外周血的IFN-γ和IL-12比正常人增高。
我们推测疾病的发展过程中Tc1/Tc2的失衡起了一定的作用,疾病的发展可能和Tc1细胞的过度表达及释放过多的Ⅰ类细胞因子而Tc2细胞的表达受抑有一定的关系。对于CAD患者外周血的IFN-γ和IL-12比正常人增高,而皮损中浸润的单一核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在CAD患者中增高的结果,我们推测可能由于IL-12的增高是在IFN-γ增高后才刺激其增高。
凋亡蛋白在角质细胞中的表达
紫外线的照射在CAD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紫外线的照射还可造成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及皮肤肿瘤的发生。而细胞凋亡在维持细胞的自身稳定、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蛋白的异常表达和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细胞凋亡的诱导方式主要有外源性途径和内源性途径,前者以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为代表,后者则由Bcl-2家族控制。
正常的角质细胞基本不表达Fas抗原,而一些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的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其皮疹可强烈表达Fas抗原,而Bcl-2、Bcl-xl和一些炎症性增生性疾病有关,如银屑病。在我们的研究中,Fas和Bcl-2的表达在CAD表皮中的表达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Bcl-xl和Fasl的表达,尤其在棘层上部、颗粒层和角质层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Fas/Fasl是诱导细胞凋亡的膜蛋白分子,Fas和Fasl结合可诱导Fas蛋白所在的细胞凋亡。正常的角朊细胞Fas、Fasl的表达均为弱阳性,而且主要表达在棘层上部、颗粒层和角质层,我们的研究表明Fasl的表达在角质层、颗粒层均较正常高,而Fas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和以前的研究相似。我们推测在疾病的早期,由于Fasl表达高而Fas的表达无明显变化,造成细胞不能正常凋亡,引起角质细胞的过度增生。
而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随着病程的延长,Fas的表达逐渐增加,同样的情况也在银屑病的研究中观察到,推测由于角质形成细胞均表达Fas和Fasl,可防止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增生。
Bcl-2和Bcl-xl是Bcl-2家族蛋白成员,为抑制凋亡的蛋白,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Bcl-2在表皮基底层表达最强,而随细胞分化,表达逐渐变弱。在角质层中几乎测不到。而Bcl-xl在表皮最外层表达强度最高,在基底层中不表达,说明角质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Bcl-xl和Bcl-2分别在分化的不同阶段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凋亡。
我们的研究表明Bcl-2在CAD中表达和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而Bcl-xl的表达,尤其在棘层上部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这一情况在一些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的研究中也可见,推测Bcl-xl的过度表达抑制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而延长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寿命,造成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而Bcl-xl的过度表达也可使IFN-γ等T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
从报道的文献结合我们的研究,我们发现T细胞亚群表达失衡和CA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且以Tc1细胞的过度表达占主导地位。细胞凋亡蛋白的异常表达和CAD的发病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