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8: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22:29
在1960年至1963年间的中国,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短缺,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大城市,遭遇了大规模的弃婴潮。许多家庭在无法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情况下,无奈将幼小的孩子遗弃在城市中,给当地的福利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时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向内蒙古第一书记乌兰夫求助,乌兰夫在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准后,做出了一个深远的决策。他不仅请求从牧区调拨奶粉,还发动了整个内蒙古,接纳了大量来自江南地区的孤儿,这些孩子被亲切地称为“上海孤儿”。仅在1960年,内蒙古就接纳了2000多名这样的孩子。
随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以及江苏北部等地也陆续接纳了大批江南地区转移来的弃婴。这个大规模的孤儿转移行动,直到1963年全国粮食情况有所改善后才逐渐结束。尽管具体接收的孤儿人数已无完整记录,但据现有资料推算,总数可能超过万人。
如今,随着这些孤儿的养父母大多已离世,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根和记忆,掀起了寻亲热潮。这一段历史也激发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让他们的故事得以流传和纪念。
上海孤儿,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困难时期及其后一段时期(一般指1960年至1963年间)被抛掷在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一带各大城市、之后又被转移至华北地区的大量弃婴。仅仅在1960年一年,内蒙古就安置了2000多名南方来的孤儿。牧民们将他们统称为上海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