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生态脆弱区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21:59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着重于分析这些区域的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生态脆弱区,也被称为生态交错区,是两种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生态环境特征与核心区域存在显著差异,是生态变化的关键区域,备受生态保护关注。
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特征包括:
系统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反应敏感,容易退化,自我修复能力弱,恢复时间长。
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如干旱加剧、植被旱生化、生物生产力下降和自然灾害频发。
时空波动性强,表现为气候和生产力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界面的动态变化。
边缘效应明显,作为物种迁移和环境梯度变化的区域,具有显著的生态多样性。
环境异质性高,植被、景观等在区域内部存在显著的梯度变化和破碎化。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西南、青藏高原及东部沿海地区,涵盖了21个省区,包括东北林草交错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区和沿海水陆交接带等。
东北林草交错区:主要在大兴安岭和燕山山地,特点是生态过渡带、群落复杂和环境异质性大。
北方农牧交错区: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受人为活动影响大。
西北荒漠绿洲区:绿洲边缘,环境恶劣,水资源极度缺乏,风沙活动频繁。
...(剩余类型略)
这些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和管理对维持我国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