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0 21: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1:32
被子植物中最常见的胚囊结构为8核、7细胞,包括胚囊蓼型、葱型、五福花型和贝母型。卵细胞通常由两个助细胞(椒草型为一个)伴生,而反足细胞的存在普遍但数量可变,且与倍性有关。胚囊与周围细胞的接触面往往具有传递细胞结构,胞壁具有内突,这与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吸收紧密相关。某些植物的胚囊还具备吸器功能。
卵胚囊由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构成卵器,卵细胞壁在朝珠孔方向较厚,合点端逐渐变薄。如小麦等,卵细胞的合点端无壁,而树兰卵细胞虽壁均匀,但合点端有指状突起,类似助细胞的丝状器。兰茉莉没有助细胞,卵细胞承担着助细胞的部分功能。
助细胞通常是两个,彼此接触,珠孔端尖或弯曲,壁不完整。助细胞内有双层膜分隔的原生质,珠孔端有丝状器,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某些助细胞在特定植物中可发育成8倍体。在菊科,助细胞可突破胚囊生长,形成吸器。中央细胞是胚囊中最大的细胞,与卵、助细胞和反足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连接,富含各种细胞器,如淀粉质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反足细胞通常在受精前后退化,有时会增殖。如竹亚科的箬竹,玉米的反足细胞可以分裂形成多核原生质体。反足细胞的壁具有内突,增加质膜表面积,主要负责短途溶质运输。它们富含线粒体、质体和高尔基体,以及各种酶和化合物,如蛋白质、维生素C和氨基酸等。某些植物的反足细胞,如茜草科的Putoria属,会形成吸器,而蒿属的反足细胞可以深入子房腔。
胚囊吸器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它们能吸收邻近珠心细胞的营养,甚至穿透珠被。在某些植物中,假胚囊会替代胚乳的功能,由珠心细胞扩展形成,其内含有游离核和细胞质,供胚胎发育所需。
种子植物的雌配子体,由胚囊细胞分裂形成,具有多种类型,包藏于被子植物珠心中的一种高度特化的雌配子体,为大孢子有丝分裂的产物(见彩图)。一般为 8核、7细胞的结构,包括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两个中央细胞核(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图1)。受精后、受精卵在胚囊内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