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0: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5:32
方以智,字密之,原籍桐城,其父孔炤曾任明朝湖广巡抚,后因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以热血上疏为父申冤,最终得以释放,这段事迹详载于《明史》中。他于崇祯庚辰年考中进士,担任检讨一职。当李自成攻破潼关时,范景文推荐方以智,他在德政殿的对答显示出卓越的才智,皇帝对此赞许有加。然而,由于他触犯了执政者的意愿,最终未能得到任用。清军攻陷京师后,方以智悲痛地哭祭于殡宫,至东华门时被俘,遭受酷刑,但他坚贞不屈,两腿骨折仍不改其志。
战败后,方以智南逃,却遭遇马、阮乱政,他们欲加害于他。为了保全自己,他隐姓埋名,于市井中行医。当桂王在肇庆称帝,方以智因推戴之功,晋升为右中允。他随扈王到梧州,官至侍讲学士及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但不久被罢相。他以病为由,多次拒绝朝廷的起用,曾深感“归则负君,出则负亲”的矛盾。行至平乐时,被拘禁。面对敌人的威胁,他选择坚定地走向右侧,表示不屈,随后得到更高级别的礼遇,最终剃度为僧,改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康熙十年,方以智在前往吉安拜祭文信国墓的途中去世,这是他闭关修行之时。他的朋友钱澄之在金陵遇到一位曾为宫中宦官的僧人,对方提及方以智,钱澄之询问是否认识。那位僧人回忆起往事,讲述了一段关于皇帝感叹“求忠臣必于孝子”的故事,提及方以智为父求救的忠诚举动。得知此事,方以智伏地痛哭,这段往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