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08: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10:48
吕维祺,字介孺,新安人,其家族因祖母牛氏坚守节操而受旌扬。他的父亲吕孔学,以孝顺母亲而闻名,曾捐出千二百石粮食以救济饥民,两次被旌表为孝义。吕维祺在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担任兖州推官,后晋升为吏部主事,历任四司。光宗驾崩时,皇长子尚未即位,内侍欲引导前往小南城,吕维祺在慈庆宫劝阻,强调梓宫尚未下葬,不宜轻易移动,阻止了这一行动。天启初年,他担任考功、文选员外郎,进一步升任验封郎中,后请假回乡。开封建有魏忠贤的生祠,他致信士大夫,劝诫他们不要参与。面对忠贤毁坏天下书院的举措,吕维祺创立芝泉讲会,祭祀伊洛七贤以弘扬儒家文化。
崇祯元年,吕维祺被起用为尚宝卿,后升任太常少卿,负责四夷馆事务。次年四月,朝廷讨论军饷问题,他上奏十五项建议。冬季,他又提出防止微小过失的八条意见,强调皇帝应避免疑虑滋生、保持开放态度、谨慎言行等。皇帝对此给予好评。崇祯三年,他被提拔为南京户部右侍郎,负责粮储总督,严查侵吞挪用和积欠,设立制度监督屯田课税,仓库渐趋充实。他上呈六议,建议改进财务管理、加强审计等,得到皇帝赞赏并立即实施。
崇祯六年,吕维祺任南京兵部尚书,参与机要事务。他清查冒领军伍八千多人,并请求加强江防,但未能得到回应。不久,贼军攻破江北,他虽设法部署防御,但仍未能阻止凤阳陷落。大计拾遗期间,言官*他其他事务,他被除名。此时,其父吕孔学在洛阳避难,吕维祺留在当地,创立伊洛会,门徒达二百多人。他完成了《孝经本义》一书,并上奏。
崇祯十二年,洛阳发生大饥荒,吕维祺劝福王常洵散财救军,未果。他便倾尽个人粮仓,设立救济机构。消息传出后,他得以复官。然而,饥民多被贼军吸引,河南贼势再次壮大。不久,李自成大军攻城,吕维祺坚守北城。在夜半,他被总兵王绍禹的军队认出,试图突围时被贼军带走。在周公庙,面对贼首,他坚不屈膝,最终被杀。他死于崇祯十四年正月某日,享年五十五岁,被追赠为太子少保,子孙按照制度获得荫庇。然而,新安的家在十六年城陷时,家道中落。
吕维祺,明代著名理学家,其父为河南府名儒吕孔学。吕维祺自幼习理学,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兖州推官,擢升吏部主事。因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设芝泉讲会,传播理学。崇祯元年复官,任南京兵部尚书。又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设立“伊洛会”,广招门徒,著书立说。。吕维祺著述丰厚,有《明德堂文集》、《孝经本义》、《孝经翼》、《节孝义忠集》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