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4:4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8:56
《茶馆》这部作品,对那个复杂黑暗的年代,对人性的讽刺,以及对社会底层百姓苦难的“写实”,让整部作品的气质太“沉闷”,不太适合初中生看。即便是初中生看了,除了被里面的阴郁气质弄得“心情不好”,可能对里面的人性以及旧社会的弊病反思不深,毕竟初中的孩子心理还不太成熟。《茶馆》这部作品,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看会好一些。
老舍《茶馆》这部作品,以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馆,以茶馆的兴衰为大背景,书写了茶馆兴衰之下,于茶馆中聚集的人一生的兴衰,继而从侧面反映了满清灭亡,再到北洋军阀时期,以及后来的抗战胜利以后,北京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变迁,小小茶馆俨然是观察当时中国的“窗口”,对今人来说意义重大。
1、《茶馆》0年:一场新旧交替下的悲喜众生相看过《茶馆》的朋友应该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并不陌生。整部作品分三个部分,贯穿了清朝末期到抗战胜利以后的50多年时间。
50年,足以让少年老去,中年白须。
而《茶馆》这部作品中的50年,旧社会消失,新的社会秩序在跌跌撞撞中重建。
50年前清末晚期出现在茶馆中的许多人,到整部作品的最后,有的饿死在乱世,有的苟且而无朝气的活着。而茶馆的老板也因为这老字号茶楼要被抢走,最后选择在茶馆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个小小的茶馆,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里面聚集了不同时期北京各个阶级的人物,有拐卖妇女的人贩子,有被父亲卖给太监做媳妇的贫苦女人,有满清时期吃皇粮的正义而富有反抗精神的常四爷,和善良但懒散的松二爷,还有血气方刚期待“实业救国”的茶馆房东秦仲义,以及自私自利的茶馆老板王利发等等。
让人遗憾的是,《茶馆》这部悲喜剧中的人物,无论是善良正直而富有反抗精神的人,还是自私自利的人,最后的下场,尽是凄凉。
比如善良懒散的松二爷在满清灭亡以后懒散度日,宁愿自己饿着,也不让自己富有时养的鸟饿着,最后自己饿死了。连他的棺材,都是与他交好的常四爷讨来的。
正直而富有反抗精神的常四爷,满清时期吃皇粮,因痛恨清王朝*而蹲了一年大牢,后又参加义和团,再然后便靠着一身力气卖菜营生。
可敢于反抗、正直踏实的他到最后却于穷困潦倒中绝望高喊: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他甚至一度忧虑,自己帮松二爷讨棺材料理后事,自己死了,谁帮自己讨来一口棺材呢。
期待“实业救国”的茶馆房东秦仲义被**没收了“实业”,年老时悟出一个荒唐的道理: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自私自利守着茶馆一辈子的老板王利发茶馆被夺,也在他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中上了吊。
老舍将《茶馆》这部作品的结局安排得如此惨淡,无不让人思考,明明旧社会的黑暗正在被推翻,新的秩序在重建,为何人们却比活于黑暗时更凄惨而没有希望?
社会*性新旧秩序的交替,宛然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但壮举背后活生生而又渺小的人,却是这社会交替必须付出的“代价”。
2、看似写“茶馆”,实则以横、纵两个侧面反映那个动荡年代的生活变迁老舍《茶馆》这部作品,林林总总有70多个人物出现,整部作品看上去似乎有没有一个围绕人物之贯穿始终的“矛盾”,但形散神不散,70多个人物却囊括了当时社会上中下各个阶层的人。
里面有晚清时期的贵族遗老,也有宪兵司令部*,有地方的恶势力小混混,也有咬文嚼字的评书人,有穷困到卖女儿的老汉,也有以“实业救国”的新生民族资本家。
整部作品以人物带故事,用人物看似零碎的故事,横向拼凑出乱世之下的民生百态。
老舍用剧中的“茶馆”打开了一个观察当时社会的窗口,以整部作品中不同人物几近一生的人生历程、生活变迁,来侧面展现出当时社会演变的“平淡”和“剧烈”背后的“悲与喜”。
3、总结总的来说,老舍的《茶馆》反应了我国晚清灭亡以后,最期待“希望”而又最“黑暗”的时期。
这个时期里不同阶层的人,无论善良还是自私,生活更多是威胁生命、丢弃尊严这般的不如意,而写这部作品的老舍本人,更是在文化大*中不堪受辱,投湖自尽。
但是,《茶馆》这部剧中的时代虽然残酷,可人的韧性却不可估量,作品里有些人坚持不到全剧终,逝者已逝,但他们大多为自己的坚守而死,于松二爷是他心爱的鸟,于茶馆老板是他经营了一生的茶馆。
但更多人,即便一时心灰意冷,即便心中有怨,他们依旧咬牙活着,他们还有没有说出口的那活着的理由。在那个活着比死了辛苦了年代,或许正是他们的那份韧性,才造就了我们的安稳和平的今天。
过去值得被记住,这是为了迎来更好的明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8:57
可以看,讲述了,茶馆的老板在当时,想要让茶馆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好,最初的*满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热情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8:57
《茶馆》是老舍先生比较经典的一部作品,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没让他如愿,初中生也是可以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