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1: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22:19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到晚期的一种转归,属中医鼓胀病的范畴,历来视为不治之症。《灵枢?水胀》云:“鼓胀何为?歧伯日:鼓胀者腹胀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金匮要略?水气》说:“肝水者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明?李梃《医学人门?臌胀》说:“腹肿大而四肢极瘦者,名蜘蛛蛊。”《景岳全书?肿胀》说:“少年纵酒无节,多成水鼓……其有积渐日久而成水渍者尤多。腹胀者名为鼓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故名鼓胀。或以气血积聚,不可介散,其毒如蛊,亦名鼓胀。且肢体无恙,胀唯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
肝硬化腹水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此治疗多从这三脏考虑。在侧重治肝阶段,腹水并不过多。若肝病蚀脾,脾气受戕,土不制水,则腹水加重,渐至肾气亏损,则腹水愈为严重。从腹水的多少,可测知肝、脾、肾三脏损害的程度。徐老将肝硬化腹水治疗分为4法。
1、治肝法
此法重在补肝化瘀,消瘕利水。肝气虚者,黄芪为补肝气之要药,可与黄芪皮一起用以增加利水之功,亦可加用连皮茯苓、冬瓜皮等;肝阳不足者,可用附子、干姜、防己等通阳利水;肝血不足,肝阴虚者,较为难治,血虚血瘀,邪水不化,重在养血和瘀,滋阴利水,可用一贯煎合牡蛎泽泻散,其中牡蛎、海藻既有软坚散结之功,又能祛水气,现多采用邹良才先生“兰豆枫楮汤”加减,药用:泽兰、泽泻、黑料豆、路路通、楮实子。
2、治脾法
肝病传脾,腹水增重,面黄虚浮,倦怠乏力,腹胀如臌,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尤甚,尿少、大便不实,苔薄或腻,边有齿印,脉濡缓。治法补脾运中,但脾虚有积,补中要寓通意,土虚木贼,补虚毋忘和肝,选方用药,颇费周章,徐老常用归芍六君汤、《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川芎、白术、茯苓、泽泻)为主方,加用泽兰、益母草等活血利水,着眼肝脾,兼顾血、水,以达扶脾利水,养血和肝之功。
3、治肾法
病由肝脾传人肾,症情进一步恶化,但肾阳虚常与脾阳虚同时兼见。脾肾阳虚者,可选茵陈术附汤为主,加入鸡内金、马鞭草等化瘀泄浊利水。若肾阳虚者,面色咣白或灰黯,怯冷殊甚,腹中胀大,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腰膝酸软,大便不调,小溲少,舌质淡胖,脉沉细,治以温肾化气为主,常用方为济生肾气丸为主,方中妙在牛膝、车前2味,牛膝除益肝肾补精气以外,有活血利尿之功,凡瘀血内结,小便不利者,是最佳用品,牛膝亦可配用丹皮,即能化下焦瘀滞,以利水邪;车前子甘寒滑利,滑可去着,而无耗气伤阴之弊。另在治肾法中有一种特殊的治法,“补下启中法”。此法源自张景岳。他在《景岳全书》中指出:“治水者必先治气,惟下焦真气得行,始能转化,惟下焦真水得位,始能分清。”为肾虚臌胀论治开一法门。臌胀发展至肾气大伤、真气涸竭的阶段,气化无权,腹水特别严重,证见腹大如瓮,脐突尿少,腰痛如折,气短不得卧,下肢浮肿等。这时肾气大伤,不得再破其气,肾水将竭,不可复行其水;攻之则危亡立见,消之亦无济于事;唯其峻补其下以疏启其中,俾能开肾关,泄水邪;减缓胀势延续生机。常用《张氏医通》启峻汤意加减用药:选用附子、肉桂、黄芪、党参、肉苁蓉、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等补真阳行肾气,力图使气得峻补,则上行而启上,中焦运行,壅滞疏通,中满自消,下虚自实。若真阴涸竭,亦可用熟地、枸杞、山茱萸、肉苁蓉、首乌、山药、龟板等厚味滋阴,育阴化气。此法虽不常用,实践中全在审时度势,灵活运用。
4、利水法
臌胀中医辨证肿属水,胀属气,所以行气利水是肝硬化腹水的一个重要的治法,需时不用,势必增生腹水,原因是肝硬化患者都存在小便短少,且利尿效果不好,达不到所期望的目的时,后果多不良。常用方如五皮饮,药用:陈皮、桑皮、茯苓皮、大腹皮、姜皮、车前子、马鞭草、泽泻、益母草、玉米须、冬瓜皮等药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