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名字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0: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20:04
“安顺”这一称谓的由来, 最早见于《明史·地理志》关于“安顺州”的记载,时间为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这说明至少当时已有了“安顺”这一名称。
到了清朝初年,顾祖禹过安顺,在其所撰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则又将““安顺州”的记载往前推到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清咸丰《安顺府志·地理志》对此作过一番考订,定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这一时间比贵州省建省时间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还早120余年。不过,这里所说的“安顺州”州署所在地在今天的西秀区旧州镇,因为那时还没有今天的安顺城。到了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明“调北征南”,首战即收服今天的安顺一地,并于该年十二月二十日(1382年元月4日)建今天的安顺城,城成后即为“普定卫”治所,称普定卫城,并不叫“安顺”。“卫”为军事建制,首任指挥使顾成(今顾府街因其得名)。洪武十八年(1385年)八月明朝为巩固对该地域的绝对控制权,在废除土司政权普定府后,改安顺州为直隶州属云南省。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朝廷以安顺州、镇宁州、永宁州(今关岭县地)隶属于普定卫,至此,普定卫集军、政大权于一体,领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辖三州六长官司。史称其“屹为边垒,襟带三州”。永乐十一年二月二日(1413年3月8日),朝廷新建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即贵州省)后,于正统三年(1438年)八月,以安顺、永宁、镇宁三州直隶贵州布政司。改普定卫属贵州都司,仍从军亊建制领五个千户所。到成化年间(1465-1487年),安顺州治所从今西秀区旧州镇,迁入普定卫城,州卫同城而治。原州署所在地留同知管理,称“安顺旧州”。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九月,朝廷升安顺州为安顺军民府,仍与普定卫同城。至此,普定卫城才改称“安顺府城” ,也就是说今天的安顺城自创建始经过了220年后,到明代晚期才用上“安顺”这个名称。安顺军民府领镇宁州、永宁州。原安顺州所辖西堡、宁谷两个长官司不另划出,作为府亲辖地。清代从康熙朝开始改卫设县。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普定卫为普定县,原隶省的定南守御千户所(今普定县城)划入。裁安庄卫保留镇宁州。二十六年(1687年),改平坝卫为安平县,柔远千户所划入。改威清、镇西(今清镇卫城)二卫为清镇县,赫声、威武二千户所划入,一并属安顺府。顺治十八年(1661年)置普安县(今普安县城),保留普安州(今盘县) 划归安顺府。康熙十年(1671)改贵阳府南笼通判厅为安顺府南笼通判厅,移驻安笼(今安龙县)。二十六年(1687年),改安南卫为安南县(今晴隆县),属安顺府。通过清初一系列的建制调整,安顺府所辖区域扩大,包括普定、安平、清镇、安南、普安五县、镇宁、永宁、普安三州和南笼厅等,共9个县、州、厅。雍正五年(1727年),淸廷改南笼厅置南笼府,将普安州、普安县、安南县从安顺划出,分属该府。安顺府领州二:镇宁州、永宁州、普定县、安平县、清镇县。雍正八年(1730年)设归化厅(今紫云县) 。九年(1731年)设郎岱厅(今六枝郎岱) 。安顺府领普定、清镇、安平三县,镇宁、永宁二州,郎岱、归化二厅,加上府亲辖地,统称“八属”。这一格局历180余年,延续至清末未变。至于为什么叫“安顺”呢?有一说法认为因水西土司安氏之故,贵州西部多地以“安”字命名,这种说法影响甚广,包括明末徐霞客过安顺时也有过此猜测。实际上并非如此,“安顺”之名元代已有,而水西土司自明洪武时才因朱元璋赐其首领霭翠姓“安”才延用至后,不可能影响到元代早期安顺的得名。应该说安顺之得名,应与元代征服者的意愿有关。安顺在唐宋时大体经历了唐初为羁縻州(下州),唐中期之后为藩国属这一过程。实为“化外之地”,元朝征服之时并无大的战乱,平安归顺,取此名,以示:安天下,顺人心,实现江山一统。元、明、清三代,安顺及周边一系列县名都有此涵义:如元时镇宁就叫和宏州、关岭就叫达安州,明时镇宁初名安庄、关岭为永宁,另有安南(今晴隆)、普安、安笼(今安龙)。清时有安平(今平坝)、归化(今紫云)等。从字面说,“安顺”如何解读呢?庄子所谓“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强调个人感受。就大处言:安天下,顺人心;社会安定,民生顺遂。凡此种种。因此,于国于民,“安顺”二字作为地名,可谓汉文字文化中的上品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