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胠箧译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4: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46
针对对付小偷的防范准备,如加固锁具和插闩,被认为是聪明的做法,但面对大盗,这些措施反而可能成为其目标。因此,所谓的聪明人实际上可能是在为大盗积累财物,圣人也可能在为大盗守卫财物。
以齐国为例,其地势优越,四邻相望,鱼网所及土地,方圆达两千多里。齐国境内,庙宇、邑、屋、州、闾、乡、里等行政机构一应俱全,都是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在一夜之间篡夺了齐国的王位,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国家的窃取,更是对各种圣明法规和制度的劫夺。田成子虽被冠以盗贼之名,却仍稳居高位,小国不敢非议,大国不敢讨伐,世代窃据齐国。这表明,齐国和圣明法规制度被窃取,以保护其盗贼之身。
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伍子胥被抛尸江中,即使是这些贤能之士,也无法免于被杀戮。盗跖的门徒问盗跖,做盗贼是否也有规矩和准绳?盗跖回答,屋内财物的猜测是圣明,率先入屋是勇敢,最后退出是义气,判断行动的可能与后果是智慧,分配公平是仁爱。这意味着,善人无法理解圣人的智慧,盗跖也无法理解,而善人少,不善人多,圣人对世界带来的好处少,带来的祸患多。
鱼儿离不开深潭,利器不能随便展示,圣人是治理天下的利器,不应该公开展示。圣人不绝,大盗不会停止。给天下制定斗、斛、秤锤、符玺,都成了盗窃之物;制定仁义规范道德,也成了盗窃。窃国者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有仁义存在,这就是窃取了仁义和圣智。追随大盗、高居诸侯、窃取仁义和斗斛、秤杆、符玺之利的人,*厚禄的赏赐和刑戮的威严都不能阻止。
消除曾参、史䲡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的口舌,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才会齐一。保有原本的视觉、听觉和智巧,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忧患和迷惑。圣治之法之所以没有用处,是因为圣人外露德行,用以迷惑天下之人。
追古溯源,容成氏、大庭氏等时代,人民结绳记事,视粗食为美味,朴素为美服,纯厚为欢乐,简陋为安适。国家间相互观望,鸡犬声相闻,百姓老死不相往来,是真正的太平。然而,当代人却追求圣人,抛弃大道,天下因此大乱。弓弩、鸟网等智巧使得鸟兽乱窜,权变之术让世俗之人迷惑,天下昏昏大乱,罪责在于喜好智巧。人们只知道追求未知,探索已知,非难已知,否定已赞同,天下大乱。
自夏、商、周以来,抛弃淳朴百姓,喜好奸佞小人,废置自然风尚,喜好说教。说教已经扰乱天下。在追求智巧中,日月光辉被遮掩,山川精华被销解,四季交替被损害,连小虫、蛾蝶都丧失真性。追求智巧扰乱天下,达到如此地步,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情况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