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8: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04:46
匈奴,中国历史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又被称之为胡或者大胡。之所以这样称呼,主要是用以区别乌桓、鲜卑之称的东胡和西域诸国的西胡。其名字见于战国时期。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对于匈奴的源流,作了详细的记载。他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的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可见,在当时的汉朝人看来,他们就是上古时代的山戎、猃狁、荤粥。匈奴无文字,只靠语言来相互约束,语系上一直有争论。有人说是蒙古语系,有人说突厥语系,甚至还有人说是伊朗语系。
战国时代,燕、赵、秦三国,虽然也派军队深入阴山以北进行征讨,但是,始终无法彻底击溃匈奴,最后,抵抗不过,索性修筑长城,与其断绝往来。秦汉时期中原王朝战争频繁,匈奴单于头曼趁此中原政权内部纷乱之机,西击月氏,头曼子冒顿更是东袭东胡,北讨丁零、鬲昆等部,南部骚扰中原,使得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当时“控弦之士”多达三十万户。按照每户五口计算,其人数多达一百五十余万。
汉朝建立后,整个国家建立在废墟之上,国家凋敝到极致。刘邦甚至找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来拉车,都不得,但是北方的匈奴却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吞没新生的汉朝。刘邦不得不作出反应,带领军队反击匈奴。本来,国力虚弱的汉军对抗一支正在鼎盛时期的匈奴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汉军在战争开始后的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刘邦率领的汉朝军队,一路上连连获胜,反倒匈奴与韩王信联军节节败退。战场上的胜利,越来越让刘邦盲目自信,不顾汉军亟需休整,草率进击,随后被冒顿单于陷于布置的包围圈内。这就是有名的“白登之围”。因为匈奴围困白登七天七夜都无法攻下汉军,同时,韩王信联军并未按照约定日期感到,让冒顿单于觉得其中有诈,再加上陈平贿赂单于妻阏氏,大吹枕边风,最后刘邦率领的残军才得以逃脱。
这次失败的战争,让汉朝不仅军事上大失颜面,连带经济和政治上也采取赠与匈奴大量物资,开关市贸易,汉匈约为兄弟,嫁女和亲等等屈辱的政策。自古以来,靠着称臣纳贡,接受城下之盟换来的媾和,是注定无法延续长久的安定。因为对方的开价一定会比上一次更大,欲望的沟壑永远无法填满。公元前166年和公元前158年,也就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和汉景帝元年,匈奴兵的的前锋部队进攻到陕西陇县西北的回中、陕西淳化县西北的甘泉。而汉军屯防长安近郊,整个京师戒严,严密防范。
直到汉武帝即位后,汉朝才彻底将被动扭转为主动。当时汉朝内部对于是否强力应对匈奴意见并不统一。武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这样的辩论。当时匈奴前来要求和亲,大臣们和皇帝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博士狄山说,和亲有利。武帝问他说的有利到底是指的什么。狄山说道:“战争是凶器,不能轻易多次动用。高帝(刘邦)要攻打匈奴,被围困平城极度危险,于是就缔结和亲。惠帝(刘盈)、高后(吕后)时期,天下安定和乐。
到了文帝(刘恒)时期想要对付匈奴,北方边境骚扰不宁苦于战争了。景帝(刘启)时,吴、楚等七国反叛朝廷,景帝在两宫之间往来商讨,忧心忡忡的有好几个月。吴、楚已经被打败,景帝终生都不在谈论战争,所以天下富裕充实。如今从陛下派兵攻打匈奴以来,国内已经空虚,边境百姓十分贫困。由此看来,不如和亲。”皇帝问张汤的看法,张汤直接批评道:“这是愚蠢的儒生无知。”狄山反驳道:“我的确是愚忠,像御史大夫张汤却是伪忠。像张汤处理淮南王、江都王的案件,用严酷的法律来放肆的诋毁诸侯,离间皇上的骨肉至亲,因而使各封国藩王不能自安。我本来就知道张汤是伪忠。”武帝听到狄山的这一番话,脸色大变,说:“我派你去驻守一个郡,能不能不让匈奴进来掠夺?”狄山说:“不能”。武帝又说:“驻守一个县呢?”狄山说:“不能”。武帝不甘心又问:“那驻守一个要塞城堡呢?”狄山害怕自己的因为辩词穷尽将被治罪,所以就说:“能”。于是武帝派狄山前往边塞守城,没想到,到了那里一个多月,匈奴人就砍下狄山的头颅离去,从此之后,大臣们都震惊害怕。
张汤是个酷吏,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并不好,尤其是他“划时代”的提出一个“腹诽罪”更是让其臭名远扬。即嘴上未有反对皇帝的言语,但是腹中如果有诽谤,一样治罪。这种不论行为,只谈思想的恶劣的法律,使得人人自危,唯皇帝马首是瞻,结果导致朝纲败坏,对于朝廷的任何失误都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的批评。
但是,人是矛盾的,张汤固然在此有污点,却不能否认他支持强力反击匈奴的正确看法。如果继续对匈奴采取绥靖政策,称臣纳贡,不出数年,汉朝的不仅无法固守本土,甚至极有可能灭国。宋朝的例子其实就是绝好的证明。从公元前一二九年到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朝军队几乎年年出击匈奴,远达狼居胥山,所占领的土地,陆续设置郡县,将内地百姓移到边疆,巩固边防。与此同时,又经营西域切断匈奴的右臂,在汉朝有步骤有计划的进攻下,匈奴开始分裂,成为东西两部。东部于公元前五十一年投降汉朝。西部西迁到康居故地,公元前三十六年,又被汉军击杀在楚河之上。
其后,鲜卑兴起,匈奴大部分投降鲜卑。即使没有投降鲜卑的,也都纷纷投降汉朝。直到公元二世纪中叶,蒙古高原才不见他们的踪迹。从此,中原再无匈奴袭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04:47
匈奴,中国历史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又被称之为胡或者大胡。之所以这样称呼,主要是用以区别乌桓、鲜卑之称的东胡和西域诸国的西胡。其名字见于战国时期。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对于匈奴的源流,作了详细的记载。他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的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可见,在当时的汉朝人看来,他们就是上古时代的山戎、猃狁、荤粥。匈奴无文字,只靠语言来相互约束,语系上一直有争论。有人说是蒙古语系,有人说突厥语系,甚至还有人说是伊朗语系。
战国时代,燕、赵、秦三国,虽然也派军队深入阴山以北进行征讨,但是,始终无法彻底击溃匈奴,最后,抵抗不过,索性修筑长城,与其断绝往来。秦汉时期中原王朝战争频繁,匈奴单于头曼趁此中原政权内部纷乱之机,西击月氏,头曼子冒顿更是东袭东胡,北讨丁零、鬲昆等部,南部骚扰中原,使得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当时“控弦之士”多达三十万户。按照每户五口计算,其人数多达一百五十余万。
汉朝建立后,整个国家建立在废墟之上,国家凋敝到极致。刘邦甚至找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来拉车,都不得,但是北方的匈奴却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吞没新生的汉朝。刘邦不得不作出反应,带领军队反击匈奴。本来,国力虚弱的汉军对抗一支正在鼎盛时期的匈奴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汉军在战争开始后的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刘邦率领的汉朝军队,一路上连连获胜,反倒匈奴与韩王信联军节节败退。战场上的胜利,越来越让刘邦盲目自信,不顾汉军亟需休整,草率进击,随后被冒顿单于陷于布置的包围圈内。这就是有名的“白登之围”。因为匈奴围困白登七天七夜都无法攻下汉军,同时,韩王信联军并未按照约定日期感到,让冒顿单于觉得其中有诈,再加上陈平贿赂单于妻阏氏,大吹枕边风,最后刘邦率领的残军才得以逃脱。
这次失败的战争,让汉朝不仅军事上大失颜面,连带经济和政治上也采取赠与匈奴大量物资,开关市贸易,汉匈约为兄弟,嫁女和亲等等屈辱的政策。自古以来,靠着称臣纳贡,接受城下之盟换来的媾和,是注定无法延续长久的安定。因为对方的开价一定会比上一次更大,欲望的沟壑永远无法填满。公元前166年和公元前158年,也就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和汉景帝元年,匈奴兵的的前锋部队进攻到陕西陇县西北的回中、陕西淳化县西北的甘泉。而汉军屯防长安近郊,整个京师戒严,严密防范。
直到汉武帝即位后,汉朝才彻底将被动扭转为主动。当时汉朝内部对于是否强力应对匈奴意见并不统一。武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这样的辩论。当时匈奴前来要求和亲,大臣们和皇帝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博士狄山说,和亲有利。武帝问他说的有利到底是指的什么。狄山说道:“战争是凶器,不能轻易多次动用。高帝(刘邦)要攻打匈奴,被围困平城极度危险,于是就缔结和亲。惠帝(刘盈)、高后(吕后)时期,天下安定和乐。
到了文帝(刘恒)时期想要对付匈奴,北方边境骚扰不宁苦于战争了。景帝(刘启)时,吴、楚等七国反叛朝廷,景帝在两宫之间往来商讨,忧心忡忡的有好几个月。吴、楚已经被打败,景帝终生都不在谈论战争,所以天下富裕充实。如今从陛下派兵攻打匈奴以来,国内已经空虚,边境百姓十分贫困。由此看来,不如和亲。”皇帝问张汤的看法,张汤直接批评道:“这是愚蠢的儒生无知。”狄山反驳道:“我的确是愚忠,像御史大夫张汤却是伪忠。像张汤处理淮南王、江都王的案件,用严酷的法律来放肆的诋毁诸侯,离间皇上的骨肉至亲,因而使各封国藩王不能自安。我本来就知道张汤是伪忠。”武帝听到狄山的这一番话,脸色大变,说:“我派你去驻守一个郡,能不能不让匈奴进来掠夺?”狄山说:“不能”。武帝又说:“驻守一个县呢?”狄山说:“不能”。武帝不甘心又问:“那驻守一个要塞城堡呢?”狄山害怕自己的因为辩词穷尽将被治罪,所以就说:“能”。于是武帝派狄山前往边塞守城,没想到,到了那里一个多月,匈奴人就砍下狄山的头颅离去,从此之后,大臣们都震惊害怕。
张汤是个酷吏,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并不好,尤其是他“划时代”的提出一个“腹诽罪”更是让其臭名远扬。即嘴上未有反对皇帝的言语,但是腹中如果有诽谤,一样治罪。这种不论行为,只谈思想的恶劣的法律,使得人人自危,唯皇帝马首是瞻,结果导致朝纲败坏,对于朝廷的任何失误都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的批评。
但是,人是矛盾的,张汤固然在此有污点,却不能否认他支持强力反击匈奴的正确看法。如果继续对匈奴采取绥靖政策,称臣纳贡,不出数年,汉朝的不仅无法固守本土,甚至极有可能灭国。宋朝的例子其实就是绝好的证明。从公元前一二九年到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朝军队几乎年年出击匈奴,远达狼居胥山,所占领的土地,陆续设置郡县,将内地百姓移到边疆,巩固边防。与此同时,又经营西域切断匈奴的右臂,在汉朝有步骤有计划的进攻下,匈奴开始分裂,成为东西两部。东部于公元前五十一年投降汉朝。西部西迁到康居故地,公元前三十六年,又被汉军击杀在楚河之上。
其后,鲜卑兴起,匈奴大部分投降鲜卑。即使没有投降鲜卑的,也都纷纷投降汉朝。直到公元二世纪中叶,蒙古高原才不见他们的踪迹。从此,中原再无匈奴袭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