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21: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6:33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其形貌奇特,须髯如戟,言谈响亮。他初为县学生,后来在边郡教授经书,多次深入险要地区进行考察。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考中进士第二名,被任命为编修,晋升为中允。在“梃击”事件中,他为大学士吴道南提供了明智的建议,帮助平定了事态。
熹宗即位后,孙承宗任左庶子,担任日讲官,深受皇帝赏识。天启元年,他晋升为少詹事。当时辽沈相继失守,朝中人心惶惶。孙承宗被推举为兵部添设侍郎,负责东边事务。皇帝起初不愿让他离开讲席,但最终还是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提出改革兵制的建议,认为应该重视将领权限,选拔有气魄的将领,并建议加强边防建设。
兵部尚书王在晋和总督王象乾勾结,计划用西部军队袭击广宁,但孙承宗反对。他亲自前往山海关外八里铺考察,质疑筑城计划,最终提出守关外的策略。在一系列军事部署中,孙承宗显示出坚定的决策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然而,兵部尚书王在晋离职后,孙承宗请求督师,他制定了详细的军事计划,并招募了多位能臣辅佐。尽管面临守关内外的争议,孙承宗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在关外收复了部分失地。
孙承宗的军事行动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他也遭受了内部纷争和外部压力。面对敌情,他上疏陈述守御策略,强调积极防御的重要性。在与魏忠贤的斗争中,他因反对魏忠贤而被罢免,最终在家闲居七年。
孙承宗的儿子和孙子多人在战争中阵亡,他本人也在高阳保卫战中被俘,宁死不屈。他的事迹在后世被评价为有成效,但因为政治斗争和个人命运的波折,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和恤典。历史学家认为,尽管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和贡献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但他的精神和策略对国家的稳定有着积极影响。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6:32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其形貌奇特,须髯如戟,言谈响亮。他初为县学生,后来在边郡教授经书,多次深入险要地区进行考察。万历三十二年,孙承宗考中进士第二名,被任命为编修,晋升为中允。在“梃击”事件中,他为大学士吴道南提供了明智的建议,帮助平定了事态。
熹宗即位后,孙承宗任左庶子,担任日讲官,深受皇帝赏识。天启元年,他晋升为少詹事。当时辽沈相继失守,朝中人心惶惶。孙承宗被推举为兵部添设侍郎,负责东边事务。皇帝起初不愿让他离开讲席,但最终还是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提出改革兵制的建议,认为应该重视将领权限,选拔有气魄的将领,并建议加强边防建设。
兵部尚书王在晋和总督王象乾勾结,计划用西部军队袭击广宁,但孙承宗反对。他亲自前往山海关外八里铺考察,质疑筑城计划,最终提出守关外的策略。在一系列军事部署中,孙承宗显示出坚定的决策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然而,兵部尚书王在晋离职后,孙承宗请求督师,他制定了详细的军事计划,并招募了多位能臣辅佐。尽管面临守关内外的争议,孙承宗坚持自己的主张,甚至在关外收复了部分失地。
孙承宗的军事行动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他也遭受了内部纷争和外部压力。面对敌情,他上疏陈述守御策略,强调积极防御的重要性。在与魏忠贤的斗争中,他因反对魏忠贤而被罢免,最终在家闲居七年。
孙承宗的儿子和孙子多人在战争中阵亡,他本人也在高阳保卫战中被俘,宁死不屈。他的事迹在后世被评价为有成效,但因为政治斗争和个人命运的波折,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和恤典。历史学家认为,尽管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和贡献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但他的精神和策略对国家的稳定有着积极影响。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