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E怎样计算,是按照人、设备还是单条生产线总体,还有理论生产周期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0:3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9:04
你好,关于你的问题我回答一下吧,
首先你说你的理论生产周期值高于实际生产周期,这句话我可以理解成两个意思:1、你的理论周期是1分钟,实际2分钟:,此种情况是正常的,说明你们的设备设计之初的工作节拍高于你们产线的要求,此时的设备是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你们的工作发任务的,并且有一定的余力去调整更高的目标。2、你的理论周期是1分钟,而实际你们0.5分钟就能出一件产品,在此种情况下,也可以分两个方面讨论,第一:你们过高的消耗着设备的能力,此时的设备相当于5吨的车拉10吨的货,对设备的损耗很高,长期以往将促使设备过早的报废;第二:你们的生产节拍制定有待提高,在经过验证(设备CMK,产能分析等)发现没有超过设备的使用要求时,可以适当的提升生产节拍,比如由现在的0.5分钟改成0.4分钟。以上就是制定理论生产周期的方法(前提是你们的设备要不人多,我的意思是所有的工序中用设备的工序远高于用人的工序)。
如果你们当前企业以人手动组装作业较多,设备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在此情况下,统计设备OEE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因为即使设备再快,也不能决定其他工序上人的速度。在此情况下,应该使用精益的手法按照作业动作分解法,把一个作业分解成标准化的动作,每个动作多长时间,各个动作相加,再乘上宽泛时间,就能算出较为准确的标准时间,当然期间要考虑各个工序时间上的平衡,建议看看精益六西格玛的知识。
关于多样化产品和工艺不同产品的OEE计算方法,我说这些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得上,但我是这样做的,无论什么样的产线,OEE都是针对设备而言,他的计算公式: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良品率,其中时间稼动率对于你们这种产线来说要由人来提取单台设备的负荷时间,开动时间,维修时间,计划停机时间等等时间肯定是较为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使用设备计时器来自动记录设备的运行时间,维修时间,换型时间,等等,有几个时间就加几个计时器,这样一来,你如果是按月统计只需要月末手机计时器的数据填入表格即可。按周统计同理。
在结合OEE的基础上,其他比如UPPH,OPE等也一样需要准确的时间细分,相对于不可以控制的人,设备还是要听话一些的。所以,不要考虑其他,做好OEE即可。毕竟今后的趋势是设备取代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9:00
你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性,……我要认真考虑后才能给你答案!
组装件来讲,当然是一个成品来算吧,多少人,生产线多长,速度如何,多长时间出来一个,
从这边到成品那边算一个周期性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9:02
用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考量总体绩效,适用与设备为主的生产方式。
组装型线体考量绩效,建议用OPE(Overall Personal Effectiveness)、UPPH、线平衡率这几个数据综合进行绩效考量;如果有必要,可对组装线的关键设备,进行OEE跟踪。
比如:电子产品,前段SMT,以设备加工工艺为主,通常以OEE为主、对设备进行考量;后段组装线通常以OPE为主、对人工进行考量。
OEE和OPE计算方式相似,不同的是OEE考量设备,OPE考量人(公式:1.OEE=设备时间稼动*设备性能稼动*良品率; 2. OPE=人员时间稼动*人员性能稼动*良品率),可见计算方式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考量对象不同。组装线建议同时结合UPPH(每人每小时产能)、线平衡、MCT等指标同时考量比较全面,并容易暴露异常、便于对症下药实施改善动作。
生产绩效数据需灵活结合运用。OEE、OPE可直观的反应生产的大方向(适合公司上层了解管控生产),若需详实的暴露问题,还需多结合其他KPI(关键生产指标)进行管控。
Good luck~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09:05
设某设备某天工作时间为8H,班前计划停机10min,故障停机30min,设备调整35min,产品的理论加工周期为1min/件,一天共加工产品400件,有20件废品,求这台设备的OEE。
根据上面可知:
计划运行时间=8*60-10=470(min) 实际运行时间=470-30-35=405(min) 有效率=405/470=0.86(86%) 表现性=400/405=0.98(98%) 质量指数=(400-20)/400=0.95(95%) OEE=有效率*表现性*质量指数=80% 在上表中,我们只列举了一些事件原因,在实际应用中它可能包括与生产有关的任何原因。OEE能准确地告诉你设备效率如何,在生产的哪个环节有多少损失,以及你可以进行哪些改善工作。长期的使用OEE工具,企业可以轻松的找到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并进行改进和跟踪,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