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8 09: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09:12
搏动性耳鸣,就是感觉到一侧或双侧听觉中有和心脏跳动节律一样的声音,它的基本病理机制就是和颅内外的异常血管结构相关,病变的位置大多数不在耳朵里。电测听提示为低频为主,一般不超过800赫兹(Hz);耳鸣的响度依据病变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在分类中可能有静脉性,动脉性,其他血管异常等,前两种占多数;绝大部分是可以永久治愈的。
首先说动脉性耳鸣,最常见的是颅底脑膜、血管瘤、外伤造成的动静脉瘘,俗称“血管短路”;还有颈部和颅底动脉狭窄、或动脉壁因外伤和粥样硬化产生的夹层形成,都可以因血液流速改变产生和脉搏跳动一致的杂音;如果没有其他症状,患者自己感觉到就是搏动性耳鸣。临床检查中在眼眶周围、耳后、颈部用听诊器一般都能听到杂音,但自己用手挤压颈部是不能减弱或消失这种杂音;所以这种耳鸣可以确定为动脉性的。
再说静脉性耳鸣,基本上都是由于脑静脉窦结构变异所造成。常见有横窦与乙状窦交界区的狭窄,乙状窦颈静脉孔段狭窄合并高位或粗大的颈静脉球,还有较大的乙状窦憩室。当这些结构异常引起血流加快并形成湍流时,局部会形成杂音,再经颅底骨性结构传导至耳蜗就出现搏动性耳鸣了。由于静脉血流缓慢,即使有杂音,其响度也不会太大,所以局部用听诊器是不能听到的;但是,用手挤压颈部的颈静脉,杂音(或耳鸣)就会明显减弱或消失;这是静脉性搏动耳鸣最为典型的特征。
患搏动性耳鸣后做什么检查呢?
1、先到耳科找医生,先用听诊器在颈部、耳朵前后、眼眶周围听一下有无杂音,能听到基本就是动脉性杂音;
2、挤压颌下的颈内静脉位置,耳鸣消失就是静脉性杂音;
3、做耳鸣匹配检查,了解耳鸣的频率和响度;
4、做脑和颈部血管的MRA或CTA,以及脑MRV或CTV,看血管的结构有无异常;
5、到眼科检查眼底,最好做个照相,看有无水肿;
6、经济宽裕时,加做脑和颈部的MR或CT平扫加增强检查,除外肿瘤生长和其他疾病的可能;
7、若有身体其他部位的症状或不适,再找相关专业的医生检查;
8、如果诊断仍有困难,再采用有创的脑血管DSA造影,这是最好的诊断方式。
搏动性耳鸣的原因确定后怎么办?无非就是治疗还是保守两种选择。
所以我建议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治疗:
1、耳鸣声音大到严重影响了生活,甚至造成了焦虑或抑郁;
2、检查证实引起耳鸣的原发病变很重,如动脉血管狭窄严重,快要堵塞引起脑梗塞了;或动静脉瘘快要引起脑出血了;若是静脉窦狭窄过重,眼底会有水肿,可能继发致命的脑静脉窦血栓和颅内高压症。
就治疗而言,由于搏动性耳鸣没有药物可以选用,若不具备以上两条,搏动性耳鸣至少当前不威胁生命,就可以长期观察,只是讨厌的耳鸣会降低生活质量;但是需要每年定期到医院复查,什么时候严重了,望及时选择治疗,不要贻误病情。在需要治疗时,最有效的办法是做介入栓塞或支架成形异常的血管;其次也可以开刀手术,但需要较高级的技术,难度也大,不做推荐。
介入治疗主要是经血管内将狭窄的动脉或静脉用支架成形,恢复正常血管腔的形态,这样杂音就不会形成了,耳鸣可也以消失。对于动静脉瘘和憩室,则用专用的小螺旋圈填塞,让血流不能通过这些异常的部位,而流向正常的通道,耳鸣就可以得到消除,其他相伴随的症状同时也得到纠正。
有一些患者可能同时有双侧的静脉窦狭窄,这种情况会有一侧或双侧的搏动性耳鸣。由于在解剖上,双侧的横窦经窦汇相通,所以在治疗时一般只处理狭窄较重的一侧即可;当然在病变较重一侧的支架置放后,都会做另一侧横窦和乙状窦内的压力测定,若此时的压力正常,说明局部血液经窦汇向对侧回流良好,就不用考虑同时处理了。
许多网友关心静脉窦搏动性耳鸣的介入治疗的效果;我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是,介入支架治疗的技术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所做过的近百例患者,手术后耳鸣均在数天内完全消失;目前随访最长的有6年时间,还没有复发的。手术风险在理论上永远存在,但目前还没有出现过不良情况。手术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2-3月,服华法林抗凝6个月;目前也没有出现过明显的药物副反应。有关费用问题,单纯的静脉性搏动耳鸣,治疗费用在4~5万元左右;医保能否报销,主要是由当地医保部门决定。
在对静脉窦狭窄做支架成形术后,如果出现头胀或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或在3个月复查时,最好做一个腰穿,测定一下颅内压。正常情况下颅压应该不高于200mmH2O;如果偏高,说明狭窄处可能复发,就需要做一个脑DSA检查确定支架内有无再狭窄。目前还没有遇到支架再狭窄或堵塞的问题;若术前就已经出现了颅内高压症,术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最好定期做腰穿确定病情的程度,再选择相应的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