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4 08: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14:29
福寿螺的防治措施注重于早期控制,特别是在越冬成螺产卵高峰期前进行防治,以减少第二代的数量。主要的防治手段包括整治和破坏越冬环境,减少残螺,人工捕螺摘卵以及利用鸭子食螺,同时辅以药物防治。
当稻田内每平方米发现2-3个或以上的福寿螺,应立即采取行动。在水稻移植后24小时内,于雨后或傍晚,每667平方米施用6%的密达杀螺颗粒剂0.5-0.7kg,混以5-10kg的细砂,均匀撒布,施药后保持3-4cm的水层约3-5天。
使用2%的三苯醋锡粒剂(TPTA)每公顷施用15-22.5kg,于种植前7天施用,保持田水3cm深约一周。水温高于20℃,可适当减少用量;低于20℃则需增加,但不超过22.5kg。另一种选择是80%聚乙醛可湿性粉剂(Metaldehyde),每公顷1.2kg,于种植前1-3天稀释后施用,保持1-3cm深水层7天,温度需高于20℃。
防治时,每亩(667平方米)可施用8%灭蜗灵颗粒剂1.5-2kg,与5-7.5kg的细土或饼屑混合,傍晚在植株根部撒布。最好在产卵前进行,福寿螺接触药物后会分泌大量粘液,导致死亡。研究表明,茶粕(或桐籽麸)粉10-15公斤拌10-15公斤干细土,或6%密达颗粒剂0.5公斤拌15公斤干细土,撒入田中后保持5cm水层7天,能有效杀螺,茶粕防治效果高达98.1%以上。在福寿螺活跃期,建议使用2-4kg/667㎡的茶粕与15kg细沙土混合,保持田间水层约7天,可有效控制福寿螺的生长。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是餐桌上的佳肴。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