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娘娘赐福鼎白茶普救众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4 08: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01
逸事·传说:太姥娘娘赐福鼎白茶普救众生
福鼎白茶,早前以出口海外市场为主。近几年来,开始转入内陆市场,因其“大茶无味”的清淡口感、良好的美白效果,受到白领阶层,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喜爱。不过,多数消费者可能还不知道,福鼎白茶有一个延续五千年的美丽传说。
相传尧帝时,福建省太姥山下有一名叫蓝姑的农家女子,年轻漂亮,心地善良。蓝姑以种蓝为业,虽并不富裕,但却乐善好施。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药治病,但都徒劳无功,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一天夜里,蓝姑梦到南极仙翁。仙翁发话说,“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神奇之树,名叫白茶,它的叶子是治疗麻疹的良药。”蓝姑一觉醒来,顾不得路上荆棘遍布,岩石垒垒,立即乘月色攀上鸿雪洞顶。
突然,她发现在一群参天大树之下隐藏着一株婷婷玉立的小树。蓝姑眼睛一亮,“啊,难道这就是白茶树?”她迫不及待地将树上鲜嫩的绿叶采摘下来,当采满一兜后,她惊奇地发现,枝丫上又长出了新叶——原来这真是仙翁赐的仙树啊!
蓝姑拼命地采茶、晒茶,然后把制好的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治疗麻疹,终于战胜了麻疹疫情。
疫情过后,善良的蓝姑继续帮助穷人。冬去春回,岁去年复,她从没有停过善举,但也因此终生未嫁。蓝姑晚年遇仙人指点,于农历七月七日羽化*,当地人民怀念她,尊称她为“太姥娘娘”,并为其建庙宇,时常祭拜她。
蓝姑得道成仙后,依然牵挂父老乡亲,每年七月七都要回来看望他们。见到乡亲们依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她回到天上后都要大哭一场。有一回,被南极仙翁撞见,仙翁说:“其实你完全可以让乡亲过得好一点,你还记得那株茶树吗?它不仅仅能治麻疹,更有祛病强身、生津壮神的功能。你回去教乡亲们把树枝剪下扦插,在太姥山周围都种上白茶,产量多了可以卖茶致富。”蓝姑听了破啼为笑,遂暗中筛选妥当人选。
再说太姥山中,有个姓陈名焕的年轻人住在山下的竹栏头村,娶了个善良貌美的女子为妻。他家上有年老多病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五口全靠夫妇二人上山砍柴维系生计。一日,妻子砍柴时不慎崴了左脚踝,夫妻二人就近走进鸿雪洞休憩。二人商量,“人说上山求太姥,下海求妈祖,我们干吗不向太姥娘娘为乡亲们讨个生计呢?”于是,夫妻二人舀起丹清泉,净手上香,膜拜在太姥娘娘像前。
太姥娘娘见这对夫妇善良、虔诚,就将白茶的秘密传授给他们。陈焕夫妇得了秘传后,并没有自私地占有,而是教乡亲们一起种。经过几年努力,整个太姥山区就变成了白茶之乡,而后逐渐拓展、覆盖福鼎其它地区。(张 欣)
诗韵悠悠:凤凰台上忆吹箫
赵朴初
(10月31日,乘竹筏泛九曲溪)
一月两游,
神州名胜,
武夷接着黄山。
各逞奇争秀,
双绝人寰。
君道黄山石怪,
君不见,
怪有千般。
武夷石,
横空大块,
猛削轻剜。
闲闲。
天晴正好,
任筏泛清溪,
极目游观。
曲水流穷处,
又见危峦。
停桌云窝小憩。
茶洞外,
疑有茶烟。
朱夫子,
容和桌歌,
歌我河山。
(赵朴初(1907-2000),安徽省太湖县人,杰出的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中国民族促进会创始人之一,著名社会活动家、诗人、书法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健康快车:一杯茶该泡几次?
茶叶的耐泡程度除与嫩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茶叶加工的方法。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得越碎,茶汁就越容易冲泡出来,而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慢。
第一次冲泡,浸出的量占可溶物总量的50%~55%;第二次冲泡一般约占30%;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了。从茶叶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的营养成分看,第一次冲泡就有80%的量被浸出,第二次冲泡时约15%,第三次冲泡后,基本全部浸出。茶香气和滋味,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红茶、绿茶和花茶,冲泡以3次为宜,乌龙茶可以多冲泡几次。红碎袋泡茶,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茶叶经过多次冲泡,能使一些难溶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逐渐浸出,对人体有害。一杯茶从早泡到晚的做法不可取。(杨谊兴)
《饮茶图》,吴庆生画
《思茶》,吴庆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