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5 07: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5 07:27
1938年,国民党政府以阻止日军西进为由,在河南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导致黄河以南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半个世纪后,当地人仍铭记这场灾难。早在1935年,面对日军威胁,国民党内部就有人提出掘堤以对抗敌人的策略。1938年4月,陈果夫建议在沁河附近决黄河北堤,蒋介石批准了这一方案。在日军逼近开封的危急时刻,第一战区长官部采纳了晏勋甫的方案,决定在赵口决堤,以阻断日军西进。执行者为刘和鼎,他被命令掩护决堤行动,以三十九军军部和主力驻守郑州。
6月4日至6日,刘和鼎与商震、蒋桂楷等一道,试图在赵口决堤,但工程进展缓慢。蒋介石亲自催促,下令加派兵力和悬赏。然而,赵口决堤受阻,最终在蒋介石的批准下,决口工程转向花园口,由蒋在珍负责。他秘密进行,驱逐当地居民,确保工程秘密。在花园口,决堤工程在关帝庙西进行,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最终于6月9日成功决堤,河水泛滥,造成了空前的灾难。
决堤后,黄河改道,淹没大片农田和居民区,包括中牟、花园口、赵口等地,造成34.4万公顷耕地被淹没,89万人丧生,大量财产损失。其中,河南受创最严重,导致大片无人区。而花园口地区损失尤其惨重,村庄被冲毁,耕地几乎全部淹没。这次决河行动不仅未能阻止日军西进,反而加剧了淮河流域的水灾,使得“黄泛区”成为历史名词,象征着苦难。
国民党政府试图通过决河策略阻敌,但最终未能实现初衷,反而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和民族危机。这反映出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片面和消极态度,扒河拒敌政策的失败成为其抗日政策的又一例证。
生于1894年12月13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十七)。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安徽合肥(今肥东)人,字波鸣。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16年8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安武军(将军倪嗣冲)第3路第4营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