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7 23: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21:59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 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 5~10 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 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 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在北京等地区, 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的患病率为15%。预计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率还会明显增长。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 ( 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 13%)高于前列腺癌。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如发生髋部骨折后 1 年之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 20%,而存活者中约 50% 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用规范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可以无明显疼痛的症状, 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骨质疏松。
患者也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 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者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它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
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老龄、女性绝经、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 D 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等是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 1) 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 2) 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 3) 您经常连续 3 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 4) 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三厘米)?
( 5) 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 6) 您每天吸烟超过 20 支吗?
( 7) 您经常患腹泻吗?(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 8) 女士回答:您是否在 45 岁之前就绝经了?
( 9) 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 12 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 期间)?
(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萎或者缺乏*这些症状?
只要其中有一}回答结果为“是”,即为存在骨质疏松症风险。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因此,骨密度或骨矿含量测定是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以及评估疾病程度的客观的量化的指标。
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及并发症。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约反映骨强度的 70%。
临床应用的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 DXA)的测量值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标准。
骨密度通常用 T-Score(T 值) 表示:
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 同种族正常*的骨峰值不足 1 个标准差属正常;
降低 1~2.5 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
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 2.5 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
还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及康 复治疗:
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
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
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和维生素 D(包括活性维生素 D)
药物干预 :双膦酸盐类、 降钙素类、雌激素类、甲状旁腺激素(小剂量rhPTH 1-34有促 进骨形成的作用)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及锶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