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4 12: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9 08:25
在历史的长河中,"恬不知耻"这一成语描绘的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态度。它源自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卷八,其中记载了倪芳在醉酒后常常展现出狂放怪异的行为,但他对此毫不在意,丝毫没有感到羞耻的心理。这种行为反映出其道德底线的缺失,对社会伦理的无视。
宋朝的吕祖谦在其著作《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中,以卫礼至为例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概念。卫礼至通过冒险和不正当手段获取了权力,但他不仅不以此为耻,反而将自己的功绩刻在铭文上,向后人炫耀。这种恬不知耻的行为,揭示了其内心的傲慢和对道德准则的践踏。
总的来说,"恬不知耻"是指一个人做了错误或违法的事情,却毫无悔意,甚至以此为荣,这种态度在道德和伦理上是极其恶劣的。它警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的道德约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敬畏,对错误有所反思,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恬不知耻 tián bù zhī chǐ 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