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6 07: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6 07:05
北京东正2017年秋拍将推出【古代宫廷艺术与古董珍玩专场】,拍品涵盖宫廷瓷器、玉器、佛像、铜器杂项等类别,共计九十余件拍品。
清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狮耳衔环炉
D:23.5 cm
来源:
1. 莫里森家族,放山居旧藏
2.伦敦佳士得,2004年11月9日,The Alfred Morrison Collection,Lot.22
RMB 2,000,000-3,000,000
此器以精铜为胎,唇口外侈,束颈,扁弧腹,下承圈足外撇。腹部两侧饰双狮衔环耳,外壁纹样至上而下分三层,颈部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装饰一周缠枝花卉纹,底部则环饰仰莲纹。炉腹以深蓝色珐琅釉为地,其上以红、白、黄、蓝、粉五色填绘六朵缠枝莲纹,莲枝盛放,莲苞之间以万寿藤分隔,图案严整,高度程式化,加之端庄的器形,使整器观之颇有持重、富丽之感。
珐琅又称景泰蓝,因此一时期掐丝珐琅工艺,大多仿造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的特点故名,这一称谓目前于清代所见最早记录是雍正六年(1728),《各作成活计清档》中有:「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初四日,恰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 奉旨: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由此可见清代皇室对景泰蓝的制作要求十分严谨。而相较于明代景泰时期的器物,本品之掐丝更加细腻,填料饱满,色彩运用丰富鲜妍,尤以粉色珐琅之填绘最为醒目。据王世襄先生考据的《照金塔式样成造法〔珐〕琅塔一座销算底册》中曾有配粉红色七斤八两,每斤用金叶五分之记载,可见此种釉料的名贵,非皇家御用不可亲为。整器造型涵雅端庄,珐琅釉料丰富浓艳;图案规整细密,尽显非凡卓越的皇家气派。
Alfred MorrisonFonthill House
本品来源明确,流传有序,原系英国放山居之旧藏,「放山居」(Fonthill House)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威尔特郡,毗邻闻名遐迩的放山修道院(Fonthill Abbey),至今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其主人为阿尔弗雷得莫里森,他喜欢华丽、精美的中国瓷器和掐丝珐琅器,并为安置这些来自中国的艺术珍品,特意聘请了当时国际知名的建筑师琼斯(Owen Jones)在放山居专门设计了一间「中国房」,用于陈列中国艺术品。本品即为伦敦佳士得,2004年11月9日,The Alfred Morrison Collection专场释出的藏品,编号22。与本品相似者并不多见,唯皮埃尔乌德瑞收藏中国景泰蓝中一件缠枝莲纹双龙耳炉,其装饰纹样与本品相类,但所饰双耳与器形略有差异(参见《CHINESE CLOISONNE THE PIERRE ULDRY COLLECTION》,1985年,编号252.)仍可兹比较。
参阅: 《皮埃尔乌德瑞收藏中国景泰蓝》,1985年,编号252.
清 周芷岩刻竹雕山水图笔筒
H:11.5 cm, D:6 cm
RMB 300,000-400,000
此笔筒取竹枝一截,以竹隔为底,直腹。色如蜜蜡,包浆圆融,宝光内蕴。外壁以写意之技法浅刻山水幽静图,其构图有远景、近景之分,远处山峦叠嶂,嘉木葱郁,江水无声,自流向东。近处茂林修竹,茅舍小桥,山石嶙峋,意趣隽永。整体运刀古拙,构图灵动,纹样皆以阴刻线条粗细交错。平刀直入,薄刀轻披,刀下顿转自由随意,洒脱大气,确为大家风范。口沿之上阴刻行书『丁酉仲夏,芷岩』款,笔法流畅自然,为周颢典型款识书写手法。
周颢(1685-1773),字晋瞻,号芷岩,芷叟,芷道人等,晚号髯痴。嘉定人,幼习画,得王石谷指授,擅山水,习王蒙密体一派,画竹亦绝佳。嘉定派中与吴之番齐名。他在朱氏画法刻竹的基础上,更出新意,一变前法,通常以浅浮雕及平刻为主,不借画稿,以刀代笔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这种技法即后世所称的『平地花纹刻法』,后来仿刻者极少。《竹人录》中以汉唐诗派比喻清代竹刻,又把周芷岩比作盛唐的杜甫,认为他是清代竹刻开创新法的第一人。
明万历 濮仲谦制竹雕诗文笔筒
H:16 cm, D:15 cm
来源:
1. Nicholas Grindley Ltd.,伦敦
2. 香港苏富比,2015年4月7日,裴然秀竹-田华堂珍藏竹雕,Lot.3005
RMB 180,000-200,000
此笔筒采用一段竹节巧妙雕刻,以竹隔为底,因材奏刀,利用天然虫蛀并稍加雕刻而成,皮色温润,其下竹根苍结,嶙峋崎岖,奇特不凡。腹壁以去地隐起之法雕琢行书。运刀如笔,字迹苍龙走云一般自如不羁,去地碾琢平整,布局合理得当,颇具古拙韵味。
濮澄,字仲谦,原复姓濮阳,后人取其姓第一字,单字濮澄。其雕刻技艺超卓,喜用盘根错节的竹跟制器,是活跃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金陵一带著名的竹刻家,开创了竹雕艺术金陵一派。张岱《陶庵梦忆》记:『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苦*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宋荔裳《竹罂草堂歌》中有为仲谦赋:『白门濮生亦其亚,大璞不斫开新硎。』所谓『大璞不斫』,是说能略施刀凿以见自然之趣。这种艺术品位明代文人朱彝曾在《笔筒铭》中有所阐述:『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明清文人多寄情于山水,崇尚自然灵性之美,而在设计制作笔筒时也不事雕琢,以朴拙为上,他们突出、强调的便是这种材质纹理的自然美和书卷气,而此件笔筒以其返璞归真的稚趣,契合当时的文人意境,于今日观之仍可细细品味。
清早期 竹雕赤壁夜游图、高士图香筒二件
尺寸不一
RMB 70,000-80,000
两只稥筒皆以竹为材,包浆温润,雕刻层次丰富,一只以《赤壁赋》为题材,刻绘了苏东坡携友夜游赤壁的情景。构图恢宏合理,众人乘坐小舟,船头的艄公正在奋力划桨,两岸山峦料峭,古木苍松挺立茂盛,远处刻绘流云,整体意境深远。另一只香筒描绘了一高士立于松下,童子正在煮茶,炉子、茶壶等表现得极为细致。二者融合高浮雕、浅刻、镂雕等多种技法,雕琢精细,层次分明,刀工、立意、品相、皮色均堪称完美,实为清代竹刻佳作。
十八世纪 黑白玉巧雕狮象挂坠
L:5 cm, H:3.5 cm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5年10月6日,Lot.13
RMB 180,000-200,000
黑白玉制,玉质温润细腻,层次分明,依形就料巧雕而成,白玉为狮,黑玉作象,其鬃毛、五官、体态皆刻画的生动细致,栩栩如生,细节上精心雕刻,一丝不苟,于清代狮子及大象皆为祥瑞之兆,被人们称为兽中之德者。整器玉料上乘,造型小巧,雕工精湛,纹样考究,包浆圆融,实为挂坠中之精品。
清康熙 青白玉雕太师少狮摆件
L:4.5 cm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6年6月1日,Lot.3369
RMB 150,000-180,000
青白玉制,玉质温润倾青,局部带赭沁,平添古雅。圆雕大小两狮。大狮卧状回首,圆眼硕口,肩披鬃毛,背脊珠状突起,以阴刻线雕饰背鬃,卷尾分岔;一小狮依偎大狮身侧,形象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狮谐『师』音,『太师少师』合喻父子皆文韬武略,位极人臣,题材吉佳。整器采用写实手法,在着重于结构协调,造型写实的同时,更深入于描绘神情的雕刻。刀法流畅而精湛,极富表现力,肖形之中又赋夸张,疏朗中又不失微妙,雕工精湛而能任心所成,为清中期玉雕之佳作。
北 京 东 正
2 0 1 7 年 秋 季 艺 术 品 拍 卖 会
预 展 : 1 2 / 6 - 1 2 / 8
拍 卖 : 1 2 / 9
地 点 : 北 京 嘉 里 大 酒 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