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和为贵的历史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4 12: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4 12:09
典出《论语·学而》。原句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4 12:09
这句话源于《论语·学而》。原句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就是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万事以和为贵”是那个人说的?下一句是什么?
“万事以和为贵”的典故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论语》中的《论语·学而》篇。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
万事和为贵的历史典故
典出《论语·学而》。原句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译: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人以和为贵下句是什么?
“万事以和为贵”的典故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论语》中的《论语·学而》篇。典出《论语·学而》。原句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有子(公元前518~?) 名若,字子有。山东肥城市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
以和为贵的成语典故
以和为贵的成语典故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以本军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东地区的战略重地静边军城(今山西右北卫镇),斩杀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首次大捷。
老子的故事
一日,商容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子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
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和”以和为贵的“
“以和为贵”思想的特点:儒家认为如果用认为完美的周礼制,就可达到上层的和谐的治世思想,当时西周的表象,礼确实是达到当时官家奴隶主们的和谐,但真正回看西周历史时,却不是主因礼制才会出现儒家认为靠意识形态约束的和谐。首先周朝的建立,周武王以武为先,推倒不同治理思想的商朝,又以武加强震慑下...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讲的是什么?
以和为贵,处好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座金矿,看你是不是发现它,能不能挖掘它。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孤军奋战、单打独斗,很难成为行业的常青树。我们要眼睛向外,面向社会,借力助推,众人扶持,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有利,万事以和为贵,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胜人一筹,...
“和为贵”的理解和体会
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孔子认为,过去的明君圣王,在调正人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能使人们...
作文:以和为贵
不论是祖国的统一,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都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因而共建和谐社会方兴未艾。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营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国人倍受鼓舞;科技发展观的落实,广得民心。古人有云: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中国要以"安"为发展背景,万事以和为贵,贵在安定。全心全意发展...
儒家中“和”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和”以和为贵的“和”
) 名若,字子有.山东肥城市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因其气质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深受孔门弟子敬重. 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有子故里在县西北八十里东故社有家庄,后裔聚族而居”.又载:“有子,若,鲁人,少孔子十三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