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瓜栽培技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7-24 12: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4 13:16
葫芦瓜,又称瓠瓜、扁蒲等,是一年生攀缘藤本植物,属于葫芦科。其嫩瓜含有丰富的营养,质地脆嫩,水分多,味道清新,有助于清热解暑,适合通过炒食或做汤的方式食用,深受人们喜爱。未成熟的果实还可以加工成蜜饯。葫芦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果实耐储存和运输,每亩产量可达到2500至3000千克,在华南地区尤为常见。
1. 品种
葫芦瓜根据形状可分为瓠瓜、长柄葫芦、大葫芦、细腰葫芦和观赏葫芦等类型。常见栽培品种包括:
- 蒲瓜:分枝能力强,叶片近圆形;瓜长圆筒形,肩部较宽,长60厘米,直径13厘米,皮色青绿,有5至7条纵纹,肉色白,质地软滑,单瓜重1至1.5千克,生长期90至120天;从播种到初收需50至70天,可持续采收40至50天;早熟且耐寒。
- 长颈葫芦:叶片近圆形,绿色,表面有较多柔毛,叶柄浅绿色;瓜上部细长,下部膨大,长度约48厘米,横径12厘米,肉质细嫩软滑,单瓜重0.7至2千克;播种至初收需80至90天,可连续收获达100天;较耐热,需要较高湿度。
- 细花葫芦:叶片近圆形,绿色,表面有柔毛;瓜扁圆形,长20至25厘米,横径13厘米,皮色绿白,肉质嫩滑,单瓜重1至1.5千克;播种至初收需80天,可持续收获120天;耐热,需要高湿度。
- 青葫芦:叶片近圆形,表面有柔毛;瓜长卵形,上部细长,下部膨大,长22厘米,下部横径14厘米,上部11厘米,中间细狭,单瓜重2至2.5千克,果肉水分多,肉质嫩滑,老熟后的果实硬壳可作容器;耐热,喜潮湿土壤。
2. 环境条件要求
- 温度:葫芦瓜喜温暖,种子在15℃开始发芽,最适生长温度为20至25℃,低温会导致开花多而结果率低,9至10℃生长发育受阻,36至38℃蒸腾作用过强,易导致早衰。
- 水分:葫芦瓜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叶茂藤繁,蒸腾量大,旱情出现时应及时灌溉。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多。果实发育后期至采收前,应控制水分。
- 光照:葫芦瓜能耐弱光,为保证高产优质,应选择光照充足、向阳的地块种植,避免阴暗影响瓜苗和果实的正常生长。
- 土壤:葫芦瓜适应性强,在微酸性(pH值为6.5至7)土壤中生长最佳,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产量更高。
3. 栽培技术
- 播种育苗:通常在立春至清明期间播种,秧龄可长达60天(指覆盖农膜的育苗),短则20至30天,定植时以具有4至5片真叶的幼苗为宜。也可直接播种,即按株行距挖坑,浇水后点播2至3粒种子后覆土。
- 整地施肥:每亩使用2500千克农家肥、蔬菜专用肥或含硫复合肥150千克作为基肥,起畦,畦宽0.67米,畦高0.33米以上。
- 定植:株距0.67米,单株栽种,浇水定根。定植前用克芜踪除草一次,整地后喷洒丁草胺一次,然后移植。
- 田间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一般移植后6天每亩施豆麸浸液15千克、生物磷1.5千克、生物钾1.5千克,混合粪水淋施,每隔7至10天淋施一次。种植后10至15天进行插竿搭架。整枝打杈,摘心。去除老叶,调整空间,使其通风透光。在植株具有4至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2次1.5x10^-6的乙烯利,有助于雌花的形成和增多,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
- 枯萎病:侵害根部和茎蔓基部,叶片出现严重萎蔫,开花结瓜后初期病状似缺水,中午明显萎蔫,早晚尚能恢复,根部变褐或腐烂,患部溢出琥珀胶状物。可选择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70%托布津600倍稀释液、黄腐酸盐800倍稀释液、特效黄萎灵1500倍稀释液、50%敌克松500倍稀释液或灭病威600倍稀释液之一,或使用农用链霉素等灌根。
- 炭疽病:初期病斑为淡*近圆形,后病斑*开裂。严重时叶片枯死,叶柄出现淡褐色条斑,果实感染呈淡绿色水渍状,后出现中间凹陷近圆形深褐色病斑,有时表面溢出橙色粘稠物或腐烂。可选择70%托布津600倍稀释液、75%百菌清500倍稀释液、灭病威600倍稀释液、克霉灵1000倍稀释液、丰护氨1000倍稀释液、硫悬浮剂500倍稀释液之一交叉喷雾防治。
- 霜霉病:受害叶片出现淡*小斑,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淡紫色霉状物。可选择58%瑞毒霉500倍稀释液、乙酸锰锌500倍稀释液、60%杀毒矾500倍稀释液、克霉灵1000倍稀释液、倍得力600倍稀释液、70%代森锰锌500倍稀释液、疫霜灵500倍稀释液之一喷雾防治。
- 虫害:主要有瓜蚜、瓜蝇、黄守瓜、夜蛾等。使用米乐尔深施或撒施以及菊酯类农药混合杀虫双喷施即可防治。
5. 采收
适时采收能提高果实品质,促进上部继续结瓜和后续瓜的生长,是早熟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幼瓜茸毛基本脱落,皮色变淡时为适收期,一般第一批瓜的采收时间是开花后15至20天,旺果期为开花后10至12天,果实过老采收将影响食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