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04: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5 19:24
现在一般的合同要生效是有规定的,一般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等其他规定。一、现在一般的合同怎样才能生效?
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真实合法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哪些条件下合同才能生效
合同订立的方式不同,相对的会使合同生效的时间有所不同,如: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那么,合同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生效,具体如下所述:
1、实质要件
(1)是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由于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础,并以产生一定法律效果为目的,故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订立合同的主体有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作为合同主体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它们的行为能力是不同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才具有法律效力,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它们的经营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才受法律保护。
(2)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表意人即意思表示的行为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当事人的内在意志和外在意思一致即为真实。意思表示中含有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这两个要素,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应该属于“折衷主义”,即以表示主义为原则,内心意思为例外。
与意思表示真实相对应的情形是意思表示不真实,又称为意思表示瑕疵,包括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和意思表示不自由两种。
根据法律规定,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形有:一是合同一方欺诈、胁迫对方,或乘人之危,使对方的意思表示不真实;二是合同形式上是合法的,但隐藏了非法的真实意思,订立的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其合法形式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三是合同一方对合同有重大误解,因而做出的表示是不真实的;四是合同一方对合同存在无经验等情形而做出的对自己显失公平的表示,违背了自己订立合同的目的,这个意思表示也不真实。这些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的法律后果,或者是导致合同无效,或者是合同被撤销或被变更,并不完全都是无效合同,其中属于可撤销的合同,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未行使撤销权或放弃撤销权的,则使可撤销合同成为有效合同。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此要件是针对合同的目的和合同的内容而言的。合同的目的是当事人缔结合同所欲达到的一种效果。合同的内容是指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纵使合同的生效的其他要件都具备,但因合同的目的或内容违反了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也会使合同归于无效。虽然即当事人可自由协商确定合同的内容,但是当事人的自由不能超出法律的限制。
2、形式要件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于一般的合同。可以采取书面形式或者口头的形式。
三、合同生效的时间是什么
1、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2、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综上所述,合同书就是由双方达成协议后共同起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然后双方签名盖章就生效。“共同起草”,是双方约定合同的过程,双方签字盖章,是对约定的内容的确定。如无异议,证明确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那么这份合同就具有了法律效力,不用到公证机关公证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