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1: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17:20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要经历一个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雨水非常多,那么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哦~
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
梅雨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亚洲纬度较高的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同时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流域提供了冷空气的条件。
同时冷空气的条件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就出现了,且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
(1)造成早梅雨的基本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提早发生,使得我国东半部主要的降雨带突然从南岭以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像1971年的梅雨5月26日就开始了,比正常的梅雨提前半个多月。这一年天气的转折变化是从热带地区先开始的。
在5月下旬短短十天内,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台风,这些台风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它的`这种活动,就好象副热带高压受到一个往北的推动力那样,使这个高压向北拾升上来,在这个变化期间,高空西风急流北移,长江中下游的梅雨也就因而突然开始。需要说明的是,副热带高压的提早北跳,并不都是热台风活动所引起的,其他的原因也可造成它的北跳提前发生。只要出现副高提前移到华南沿海稳定的局面,都会造成“早梅雨”。
(2)迟梅雨:有的年份,初夏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6月份,在对流层的中部,从我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面的西北太平洋上,一直维持着一支强劲的西风,它的存在,抑制了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使得长江中下游的雨带久久不能建立。这样,就造成了梅雨姗姗来迟。如1982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直到7月9日才开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这一年在6月20日以前,西风急流偏南,副热带高压也偏南。到20日前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伸展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高压脊曾经一度加强,北抬到华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曾经出现过三、五天的阴雨天气。但是,这个变化还不是季节性的转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体尚未北移,特别是南支西风还停留在北纬30度附近。在西风急流影响下,一股股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不久也南退了。直到7月上旬后期,东亚上空的西风急流突然向北撤退,使副高在我国东部沿海及日本上空明显北跳,梅雨才开始到来。
(3)特长梅雨:特长梅雨的主要原因是“出梅”特别迟,如1954年梅雨到7月底8月初才结束。是什么原因使得梅雨久久不能结束呢?这一年,整个北半球的大气运动特征有许多异常之处,从亚洲及西北太平洋这个区域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1954年6、7月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南很多。尤其是7月份,对流层中部东亚沿海地区副高的脊线位置基本上沿着北纬18度,比常年平均偏南约八百公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17:20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要经历一个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雨水非常多,那么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哦~
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
梅雨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亚洲纬度较高的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同时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流域提供了冷空气的条件。
同时冷空气的条件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就出现了,且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
(1)造成早梅雨的基本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提早发生,使得我国东半部主要的降雨带突然从南岭以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像1971年的梅雨5月26日就开始了,比正常的梅雨提前半个多月。这一年天气的转折变化是从热带地区先开始的。
在5月下旬短短十天内,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台风,这些台风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它的`这种活动,就好象副热带高压受到一个往北的推动力那样,使这个高压向北拾升上来,在这个变化期间,高空西风急流北移,长江中下游的梅雨也就因而突然开始。需要说明的是,副热带高压的提早北跳,并不都是热台风活动所引起的,其他的原因也可造成它的北跳提前发生。只要出现副高提前移到华南沿海稳定的局面,都会造成“早梅雨”。
(2)迟梅雨:有的年份,初夏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6月份,在对流层的中部,从我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面的西北太平洋上,一直维持着一支强劲的西风,它的存在,抑制了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使得长江中下游的雨带久久不能建立。这样,就造成了梅雨姗姗来迟。如1982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直到7月9日才开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这一年在6月20日以前,西风急流偏南,副热带高压也偏南。到20日前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伸展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高压脊曾经一度加强,北抬到华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曾经出现过三、五天的阴雨天气。但是,这个变化还不是季节性的转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体尚未北移,特别是南支西风还停留在北纬30度附近。在西风急流影响下,一股股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不久也南退了。直到7月上旬后期,东亚上空的西风急流突然向北撤退,使副高在我国东部沿海及日本上空明显北跳,梅雨才开始到来。
(3)特长梅雨:特长梅雨的主要原因是“出梅”特别迟,如1954年梅雨到7月底8月初才结束。是什么原因使得梅雨久久不能结束呢?这一年,整个北半球的大气运动特征有许多异常之处,从亚洲及西北太平洋这个区域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1954年6、7月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南很多。尤其是7月份,对流层中部东亚沿海地区副高的脊线位置基本上沿着北纬18度,比常年平均偏南约八百公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0 17:21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要经历一个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雨水非常多,那么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哦~
梅雨天气形成的原因
梅雨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亚洲纬度较高的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同时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流域提供了冷空气的条件。
同时冷空气的条件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就出现了,且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点
(1)造成早梅雨的基本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提早发生,使得我国东半部主要的降雨带突然从南岭以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像1971年的梅雨5月26日就开始了,比正常的梅雨提前半个多月。这一年天气的转折变化是从热带地区先开始的。
在5月下旬短短十天内,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台风,这些台风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它的`这种活动,就好象副热带高压受到一个往北的推动力那样,使这个高压向北拾升上来,在这个变化期间,高空西风急流北移,长江中下游的梅雨也就因而突然开始。需要说明的是,副热带高压的提早北跳,并不都是热台风活动所引起的,其他的原因也可造成它的北跳提前发生。只要出现副高提前移到华南沿海稳定的局面,都会造成“早梅雨”。
(2)迟梅雨:有的年份,初夏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6月份,在对流层的中部,从我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面的西北太平洋上,一直维持着一支强劲的西风,它的存在,抑制了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使得长江中下游的雨带久久不能建立。这样,就造成了梅雨姗姗来迟。如1982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直到7月9日才开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这一年在6月20日以前,西风急流偏南,副热带高压也偏南。到20日前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伸展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高压脊曾经一度加强,北抬到华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曾经出现过三、五天的阴雨天气。但是,这个变化还不是季节性的转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体尚未北移,特别是南支西风还停留在北纬30度附近。在西风急流影响下,一股股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不久也南退了。直到7月上旬后期,东亚上空的西风急流突然向北撤退,使副高在我国东部沿海及日本上空明显北跳,梅雨才开始到来。
(3)特长梅雨:特长梅雨的主要原因是“出梅”特别迟,如1954年梅雨到7月底8月初才结束。是什么原因使得梅雨久久不能结束呢?这一年,整个北半球的大气运动特征有许多异常之处,从亚洲及西北太平洋这个区域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1954年6、7月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南很多。尤其是7月份,对流层中部东亚沿海地区副高的脊线位置基本上沿着北纬18度,比常年平均偏南约八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