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07: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16:29
918年王建创立高丽政权后,积极北上扩张领土。922年修葺古都平壤,移民,置官设署,以西京相称,并以西京为基地继续向北扩展。926年辽朝灭渤海国,继之西移朝鲜半岛的原渤海民,削弱了辽在这里的力量。高丽对这里的渤海人和原渤海统治下的女真人等进行招诱、驱讨, 不断扩张势力。为此与辽发生矛盾、纠纷, 甚至演化成冲突(参见“辽国高丽战争”)。1044年,高丽在今朝鲜半岛咸兴以南、永兴以北之间修筑长城,抵都连浦,并筑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均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此后,辽与高丽东北部就以这一线长城和三关为界。 有辽一代,“高丽已将领土北界, 由前朝新罗时的坝江(今大同江)向北扩张至清川江流域”, 并与长期生活在半岛北部的长白山三十部女真、鸭绿江部女真接壤。
长白山三十部女真源于隋朝前的白山靺鞨。唐辽时,虽收纳一些南下的靺鞨一女真人,但该部主体没有多大变化。至辽代,这支女真人“分布在今我国延边地区,通化地区南部,图们江以南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南北两道、两江道、慈江道,即咸兴平原地区一带”。辽圣宗开泰元年(1012年),“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于辽〕,乞授爵秩”。同年,“女真酋长麻尸率三十姓部落子弟来〔高丽〕献土马” 。后条引文中女真“三十姓部落” 即长白山三十部女真。这两条史料似可同时说明, 至少此际即1012年长白山女真已发展为三十个部,结成部落联盟,并积极与外部联系。《高丽史》还列出三十部的名称。该部史书又将这支女真称为东女真、东藩、东北女真。显然是从地域出发,以高丽为中心,按照方向的称呼。长白山三十部女真属于辽朝“外十部”之一,辽政权在这里设长白山女真国大王府。与此同时,与高丽也存在某些依附关系。
辽代,这两部女真,特别是长白山三十部女真与高丽往来相当频繁。常以“朝贡”形式将马匹、貂鼠皮、青鼠皮、铁甲、楷矢、米等运往高丽, 从高丽得到纺织品、耕牛、器皿等回赐, 借以互通有无。高丽授予该部女真酋长爵秩,如大相、大匡、正甫、将军等武散阶,以示怀柔、笼络。同时,这支女真在陆上、海上,与高丽常发生一定规模冲突。
女真是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生活在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广大地区。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以完颜部为首的女真联盟逐渐壮大,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经景祖、世祖、肃宗的连续努力,已将图门江的女真人纳人联盟中。随着女真部落联盟的统一和扩大,与高丽的矛盾冲突集中在曷懒甸的争夺上。邻近王氏高丽的曷懒甸(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以北的摩天岭一带)居住着众多的女真部落。在乌古乃时就和生女真部落联盟有联系,部分女真人已表示愿意加入生女真部落联盟。康宗乌雅束时,“遣石适欢以星显(今布尔哈通河)、统门(今图们江)之兵往至乙离骨岭,益募兵趋活涅水(今朝鲜洪原附近),徇地曷懒甸,收叛亡七城。”但高丽方面害怕他们归附,“恐近于己而不利也,使人邀止之。”由此,引起了生女真与高丽争夺曷懒甸之战. 1102年穆宗盈歌遣使赴高丽,不久便发生争夺易懒甸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