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选拔官员制度,即征辟制。此制度主要分为皇帝征聘(征)和府、州郡辟除两部分。皇帝征召社会名流进入朝廷,通常授予要职,这些被征召的人士被尊称为“征君”。这一制度早在汉武帝之前就已存在,直至隋朝才被废止。
中央高级官员如三公以及地方长官如州牧、郡守,拥有自行征聘僚属的权力,他们会任用他们为官。东汉时期,征辟制尤其活跃,皇帝直接征召名望出众的人才担任中央高级职务,显示出对贤能的重视。皇帝会通过特诏或特征的方式下诏征召,而公卿或州郡则会征调人才为掾属,这一过程也被称为辟召或辟除。
在汉代的选官体系中,征辟制度与察举制并列,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对德才兼备的追求,是当时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征辟,名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国家治理注入了宝贵的人才力量。
征辟制是自上而下吗
是。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征辟制和任子制。所谓“征辟”制,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朝廷特征士人,为“征召”,长官自行辟除士人,为“辟除”。征辟制简介 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
征辟制简介
汉武帝时期,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选拔官员制度,即征辟制。此制度主要分为皇帝征聘(征)和府、州郡辟除两部分。皇帝征召社会名流进入朝廷,通常授予要职,这些被征召的人士被尊称为“征君”。这一制度早在汉武帝之前就已存在,直至隋朝才被废止。中央高级官员如三公以及地方长官如州牧、郡守,拥有自行征聘僚属...
汉代察举制的具体做法?
两汉时期,确立了察举、征辟等选人任官的办法。察举又叫“荐举”,即由公卿、列侯和郡国守相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适当考核,授予官职。西汉初年,汉高祖即位之初曾下诏征召贤能。后来,文帝也曾下诏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但形成制度,应始于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由...
汉代选官制度有哪些?
西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制度简介 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影响:(1)积极:为打破了身份的限制,体现了公平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保证了中华帝国的长期繁荣。 (2)局限: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荐举制 是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冲破 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西汉的察举、征辟制的出现,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 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败. 察举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
科举制产生在(),是由()创立,科举的意义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征辟制也存在着种种弊端。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
请详细说明古代的科举制度
简介: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
谁精通汉武帝的历史?
秦代至汉初,选拔人才用的是军功爵制;到了汉武帝时代,逐渐转变为察举征辟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汉人才匮乏的局面。 文景崇黄老,宽厚无为,垂拱而治;汉武帝则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而其中尊儒兴教,首立太学,尤予后世以至深影响。倘非此举,儒家学说何以成“教”?
评价曹操
成新文、王怀中在《略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路线》(《晋阳学刊》1981年第1期)中认为,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为了扩大自己的阶级基础,在割据混战中扫除群雄,冲破了东汉以来“以位命贤”的察举、征辟制的束缚,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大量提拔地主阶级中一切有才之士,对他们加以笼络利用,使曹操集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