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山巅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13: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4:51
喜欢爬山,一半因为每座山都有专属于自己的风景,甚至每一个山头都风光迥异;一半因为对山巅劲松的偏爱,那“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的松,令人“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百度解释:松是松科植物的统称,耐阴、耐寒、耐旱,对土壤的贫瘠与肥沃要求也不高,所以是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松树呈轮状分枝,叶为针状,一般2针、3针或5针成一束,树冠蓬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
松树品类多达80多种,如油松、马尾松、短叶松等;松树在我国广泛分布,如东北的红松、秦岭的白皮松、川滇的云南松等。多数松树高大挺拔、材质好,堪称栋梁之才,过去上百年间,东北地区的林场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的木材,松树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松树还有多种药用功能,松节、松叶、松花粉均可入药,可以说全身都是宝。民间有松针泡水降血脂、血压的偏方,我没试过,效果不得而知,但我试过用松针调理便秘,取接近松枝根部的老松针,洗净后嚼食,每日3次,有一定疗效。
正因为松树多用于荒山造林,所以在家乡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很少见到松,以至于小时候我傻傻地分不清“松”与“柏”,整个童年、少年都认定柏就是松。柏树因其长寿不朽的寓意,在家乡常被种植在墓地坟头,上学后每年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远远看见那两排柏树就不由得肃然起敬。可能是因为家乡松柏不多见,也可能是常听父亲哼唱《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缘故,儿时的我对误认为松树的柏树喜欢得很。
每次在路边地头见着柏树,都要多看上几眼;去田里打草,小伙伴们尽量躲开长着柏树的坟地,而我却要对着柏树驻足良久;特别是冬天,万物萧瑟,惟松柏独青,尤其一场雪后,无边的洁白衬托得松柏愈加苍翠卓立,正像戏词里唱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葱葱!”
说来松与柏确有相似之处,都是常绿乔木,“隆冬不能凋,雪压枝更青。”;都生长缓慢,木质坚硬,寿命长;都耐阴寒,一般生长在山的阴坡;都颇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等等。但松相较于柏,无论从外形还是内涵上都更胜一筹,所以长大后我知道了“松”与“柏”的不同,对松树就更多了几分敬仰和喜爱。
我们这一带,见到最多的是油松,每次去爬山,山上有没有松是我选定爬哪一座山的标准之一。成片成林的油松,夏季浓荫蔽日,伴松荫而行,既可降温消暑,清新的空气又可减轻疲惫;秋风吹过,松涛阵阵,鸟鸣啾啾,淡淡松香沁脾入心,山行的乐趣尽在其中;冬天的松,依然披一身绿衣裳,以倔强的姿态从容挺立,“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让草木凋零的山野陡增勃勃生机。
一木独秀的油松,或高耸山崖、或扎根石缝,“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那笔直挺拔的主干、傲骨峥嵘的分枝、层次有别的树冠,“松”而不散、遒劲有力,一株即成一景。每次看到这样独立山巅的油松,我都要拍上几张照片,就像人一样,世界上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松,每一棵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令人百拍不厌、百看不烦。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把松树作为顽强、高洁、坚贞不屈的象征,因此松树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苏辙说“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陈毅的《咏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道出了松树甘于奉献、永不言弃的品格;松、竹、梅更是并称为“岁寒三友”,喻意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不拔。
一些名山胜地,也是山以松壮势、松以山出名,如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五大夫松、长白山的美人松等,无一不令游人赞叹,几乎成了山的代名,提到“松”,自然就联想到“山”,甚至能联想到那个景区、那座城。
繁花似锦不为动,独爱山巅不老松。也许,我再怎么努力,也修不来松的高贵品格,但只要我还爬得动山,我就会一直在寻松、追松、赏松、拍松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