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0: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39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是一个人由于多次练习或重复,使某一行为方式成为不需经过努力就自然出现的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保证今后学习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是孩子今后优质工作、生活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主要靠后天培养而得以形成,包括学习情感、意志、心理稳定、做事时精神的专注程度,办事的恒心、耐心、责任心等。儿童少年时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习成功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干好事业创造了条件。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预习:课前主动预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会质疑,学会用工具书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2、听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说废话,不东张西望;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不懂就问;认真做好笔记。
3、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善于倾听,虚心好学;善于交流心得,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4、读写: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口脑手协调一致,集中注意力;注意用眼卫生。
5、作业:保持簿本整洁,格式规范,爱惜学习用品;先做作业再整理书包最后玩;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仔细检查。
6、订正:发现错误及时订正,错误不再一犯再犯。
7、复习: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看看笔记,默默词语,读读课文,背背优美的句子。
8、课外阅读:每天读书读报半小时;爱护图书;边阅读边思考,学会做读书笔记;广泛查询、收集相关资料,积累课外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1、意识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2、兴趣激发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3、学法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 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4、强化训练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逐渐形成的。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期望一两次就培养起好习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开始阶段,可用一定时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按要求进行督查、指导。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初步养成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后,可有课内发展到课外,并在学科间迁移。如培养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明确圈点的具体要求,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分布训练,因为一次要求、一次训练,是不能形成习惯的。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训练,使之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5、权威激励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容易受到权威效应影响。在对学生学习习惯施加影响时,可以告诉老一辈*家、科学家、作家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时时向“权威”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习惯。例如:*“多思”的习惯与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独特性格; 鲁迅 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与看书着迷的个性品质; 华罗庚 教授的“刻苦自学”的习惯与“勤奋出 天才”的伟大气质„„用这些伟人、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生自然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6、以身示范 小学生习惯未定,行为准则、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毋令则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
7、师生平等 “不要把孩子当孩子,而你自己要成为不是孩子的孩子。”教师用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学生会 乐意与 老师合作,尊重老师的劳动。学生一旦与老师有了感情基础,上课就能认真听课;课间就愿意与老师一起玩一起游戏,有事 和 老师讲,有心里话 向 老师说。在取得孩子的信任后,教师可利用这些机会把学生的不良习惯善意的提一提,这样学生既乐意接受也不厌烦。
8、自我督促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强化行为,印象既深,效果又好。例如,高年级阅读习惯的自我督促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注意圈、点、批、注,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在阅读文章时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全面考察评价,发现不良习惯自我纠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
9、同伴互助 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及能力、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习作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得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
10、家校协同 成功的习惯培养,需要家校协同。否则,就造成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的与自己已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如果家校教育协同,不断提醒、督促、检查,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特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学习习惯培养应成为课内外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学校学习习惯培养文化氛围。我组通过教师业务学习、集体教研、班会、 板报等形式在师生中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宣传,使师生认识到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建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解决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习惯培养正常、稳步地进行,成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