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1:4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18
中国创新药已进入全球第二梯队前列中国对全球研发管线产品数量的贡献跃升至约14%,在全球排名第二。但生物制药链条上的高端研发和产业化所需要的关键仪器、设备、耗材等,均严重依赖西方尤其是美国,一旦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近一段时期美国采取的种种措施,为高端人才国际交往和合理流动设置了重重障碍。“中国生物医药创新面临从关键设备缺失的‘卡脖子’到技术人才屏蔽的‘卡脑袋’风险。”李燕建议,要前瞻性布局,大力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和首台套设备发展,打造一批掌握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和设备、仪器制造公司,做好“强链”“延链”“补链”,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李燕还建议,鼓励生物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进行国产替代,当国产设备、仪器、物料和耗材质量接近或达到进口产品时,优先选择国产品牌。同时,对采用进口物料和设备的在研和上市产品进行国产物料替换时,从国家层面给予法规、*上的支持,确保高效快速实现国产化替代。
出台相关*和具体指导原则,对为实现国产化而进行的变更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非必要的对比研究要求。除了“卡脖子”问题,李燕还提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存在原始创新短板,主要表现在创新研究缺乏有转化意义的新机制、新靶点;临床研究资源不足;研发聚集于热门靶点现象明显,普遍存在同质化等方面。
加强基础研究,强化以“新药上市”为核心的医药创新对于上述创新问题,李燕建议一方面,*长期持续投入科研经费,加大基础研究在研发总投入的比例。探索设立国家转化科学促进中心,搭建基础医学到临床研究的转化桥梁。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走在全球前列、处于全球技术前沿的全新靶点和产品的开发,推动新一代抗体组合技术、创新双靶点抗体技术、溶瘤病毒、高浓度生物制品皮下给药技术、口服生物制剂等发展。尤其对进入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从国家角度给予*、资金等大力支持。
李燕认为,药品审批对于医药创新也十分关键,早一天上市就早一天得到大量投入的回报,但有时也会成为“瓶颈”。相较于国际先进,以及进口药与国产创新药的审评时长,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李燕建议,持续进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审评审批的质量和效率,减少行政审批,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将更多责任赋予企业、机构和市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18
我觉得主要还是需要*拨钱,毕竟药价格高主要还是为了挣钱,如果国家补助了可能就好多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19
首先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然后建立健全制度,最后通过补贴和*的方式,解决医药难问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19:19
我个人觉得一定要给药企充分的一个创作空间,不要给他们增加太多的赋税,让他们有精力去研发才能解决当前这个医药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