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4: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14:54
我觉得整个教育体系里面,惩罚一定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因为惩罚意味着我们要修剪掉孩子那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行为。 苏联的教育家伊安凯洛夫就说过,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但我们也经常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当儿童犯错的时候,你要夺取正面引导,少用批评和惩罚的方法。你看很多的畅销书名,就知道什么《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都是这种思路。我们至今应该还没有看到这样一本书叫做《如何打孩子,他才会听话》。对不对, 其实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越惩罚孩子,他就越不听话,我都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好了。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怎样的惩罚才是最有效并且负面影响最小的呢?
从长远的来看,要阻止孩子做出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行为,奖励的方法要比惩罚的效果更好,而且保持的时间更久。 这就像是上班和创业的区别,如果你的老板跟你说从明天开始你要六点钟起床,七点钟到公司上班,晚上九点钟才能下班。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资本家真是心狠手辣。你会因为害怕扣工资而且遵循这个要求。但如果你有一个理想去创业,你可能会为了完成某件事情不知不觉早上五点就起来了,忙到忘记吃饭忘记睡觉。乔布斯不是说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吗。所以能自己有内部动力去改变是最有效的, 但有的时候,惩罚却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针对那些危险的行为。
比如说一个四岁的儿童喜欢往马路中间的车流里面冲,或者你家的孩子经常会去侮辱或者挑衅其他人。对于这样的事情,你去跟他讲道理,或者等他慢慢的体会就不合适了。 因为面对危险的行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快速的产生效果,他往马路中间冲这件事情也许等到孩子明白道理就已经晚了。所以这种情况家长们一定要拿出惩罚这件武器来快速的消除孩子的违规行为。惩罚危险行为有四个原则,速度要快,目标要明确,情需要平静,说明要简短,具体怎么解释呢?首先,你发现孩子有危险行为的倾向的时候,要迅速地给予惩罚,不要拖到几个小时或者第二天再去罚。如果延迟惩罚,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越快的惩罚会越容易让孩子把错误的本身和受罚联系在一起。第二个要求就是惩罚的目标要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比如说宝宝喜欢往马路上跑,你惩罚的时候就不能说你不听话我就揍你。因为不听话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它包含了生活当中可能一大部分的行为,所以惩罚不听话是无效的。而你直接要告诉他,往马路上乱跑是非常危险的,你不和大人一起遵守规则过马路,我就会严厉的惩罚你。 这样针对性就会很强,让他记住我是因为什么而受罚的。第三,就是情绪要平静。 我们很多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会陷入到一个误区,那就是他们会因为生气而惩罚。这样会让自己很难把握尺度,本来目的是教育,结果却变成了侮辱和伤害。所以你越是要准备惩罚孩子,情绪就越要调整好,先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调整呼吸。然后仔细地想一想,我这一次的惩罚目的到底是什么?再开始执行,你就会变得更加的理智。 最后要注意的是,惩罚的时候解释要简明扼要。 直接说明什么错误导致了惩罚就可以了,不要长篇大论,苦口婆心。这种讲道理的工作要放在平时来做,刚刚犯完错误。孩子是记不住那么多东西的,容易混淆。这四点就是惩罚危险行为的原则。
其实不用我说,大家可能都猜得出来。你想想, 你平时都是怎么惩罚你孩子的,无非就是体罚,强制命令,诱导或者收回爱这四大类方法。 我们先来看 第一种,就是常见的体罚。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我们的父母被很长的时间都觉得体罚是很有效而且正确的方法。包括我自己在读小学初中,那个时候,老师们滥用体罚的现象是很多的。他们一般会认为对于那些有攻击性,难以管教的儿童,体罚是理所应当的,至少从表面上看,他见效非常的快。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体罚带来严重而消极的后果,不应该使用。比如说那些攻击性强,难以管教的孩子,他们这些特质很多都是遗传的。就像是一只猴子,它就一定会比小白兔更喜欢上蹿下跳。而且, 严苛的体罚导致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孩子失去共情的能力,也就是同情心。 他想,反正我一犯错误就会被打,那么如果有一天别人犯了错,我一样的要惩罚他,而且没有理由可以讲。 研究发现,年幼的儿童在受到严厉的体罚以后会表现出攻击性,那他父母惩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他的攻击性。如果在这个过程里面,他还伴随着父母的情绪失控,儿童就会变得很惊恐。会想办法回避你说的一切。当等到他长大以后觉得自己有力量了,他会更加倾向于质疑你,并且否定你所有的教育方法。你对孩子的影响了反而变得更小了。
除了体罚之外,还有三种没有那么激烈的方法,首先就是强制命令。这里指的是,父母用肢体或者语言来强迫制止孩子做出他们不希望看到的行为。第二种诱导技术,是通过给孩子讲道理来鼓励希望的行为出现或者阻止不希望的行为。这里就包括了设定限制,说明某种行为的合理结果,解释,讨论以及帮助儿童确认什么是公平。第三种,也就是我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情,收回爱。 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爱你了,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走了,留你一个人在这里。这里呢就包含了忽视,隔离,甚至对儿童的厌恶,回想一下你平常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模拟一下,如果你觉得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太长,你想要他少玩一点,那你会怎么办呢? 如果运用强制命令的方法,你可能就会说,把手机给我,再不给我我就不客气了。或者一把抢过来锁在柜子里面,不让孩子拿到。如果你用收回爱的方法,可能就会说。你再不把手机给妈妈,我就不喜欢你了,快点给我,我们要出门了,你不听话,我以后就再也不会理你了。而要是使用诱导技术,就需要更系统地来执行这个惩罚。
比如说,你等孩子今天结束 游戏 以后,你就告诉他你玩手机的时间太长了,我需要限制你用手机的时间。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坚持下来,不管他如何吵闹,都不能被威胁。等他平静以后,你要告诉他为什么玩 游戏 的时间是需要被限制的。过度的 游戏 会有什么伤害。比如说你会缺乏运动,变得肥胖或者你会因为长期的低头引起颈椎问题。你甚至可以带他去看一些经常不运动的小胖子。不管什么理由,你需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还没有完,你还需要明确地告诉他什么时间是 游戏 限定的时间。哪些时间达到哪些条件 游戏 才是可以允许的。这其实就是告诉孩子,关于这件事情我们的约定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去执行。你在做好铺垫之后,等下次孩子再抱着手机不放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宝贝,你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不遵守会怎么样呢?这里的关键在于前面的一系列铺垫,而不在于最后的惩罚行为。对于这三种方法, 1970年心理学家霍福曼呢就做过细致的研究,他发现,如果你想要孩子接受父母的准则。通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诱导技术。因为在诱导劝说的过程当中,容易引起孩子的同理心和内疚感,让他们自己产生内部动力去改善。而采取强制命令的方法效果最差。至于收回爱的方法,产生的效用非常的短暂,并且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同样也不建议使用。
当然,我觉得科研的结果只是一个大数法则, 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并非不能使用强硬的惩罚方式。这具体要取决于你的孩子,他是什么样的儿童气质类型。 比如说温柔的引导更适合那些胆小焦虑的儿童。他们天生就容易不安,你只需要很小的刺激就会让他们接受到信息,而强硬呢反而让他们更加的焦虑,从而变得胆小懦弱。对于更加顽皮活泼的孩子,有时候我们可以变得更加的强硬和坚持。重点是要把握惩罚的尺度,不要让一个针对性的惩罚升级为诅咒,侮辱,赶出家门。如果你这样做了,反而构成了儿童虐待。你要知道,儿童虐待的行为是和他们成年以后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的早期行为,具有毁灭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非常的谨慎。
最后来梳理一下内容。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当中,要消除他们的违规行为,我们可以用奖励正确的行为,忽略错误的行为为主要的方式。当孩子出现了危险性的错误的时候,我们需要采取紧急的惩罚措施。对于平时坏习惯的惩罚、体罚,强制命令,收回爱,都是需要非常谨慎使用的。而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是与孩子一起制定详细的规则。可以有讨论坚持的去执行并且不断强调这个规则。也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限制的原因,知道他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规则的限制。讲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惩罚其实根本就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信息顺利地传达到孩子的心中,那么惩罚这件事情就完全没有必要了。